补种牡丹二绝(其二)

换土移根花性安,犹嫌入伏午阴烦。

清泉翠幄非难办,绝色浓香别眼看。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更换土壤移植花朵能使它更适应,但仍嫌夏日伏天中午的阳光过于烦扰。
清澈泉水和翠绿帐幕并非难以实现,它的绝美容颜和浓郁香气特别引人注目。

注释

换土移根:改变土壤环境移植植物。
花性安:花朵适合新环境。
犹嫌:仍然觉得困扰。
入伏:进入夏季最热的时候。
午阴烦:中午强烈的阳光让人感到不适。
清泉:清澈的泉水。
翠幄:绿色的帐幕,比喻清凉的环境。
非难办:不难实现或提供。
绝色:极其美丽的容貌。
浓香:浓郁的香气。
别眼看:与众不同,引人注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补种牡丹二绝(其二)》。诗人以花为题,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性格和魅力。"换土移根花性安",牡丹经过换土移栽,显示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即使在新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安宁。然而,它"犹嫌入伏午阴烦",暗示牡丹对于夏日高温的午后仍有微嫌,可能因为这样的气候对其生长有所影响。

接着,诗人描述了牡丹的理想环境:"清泉翠幄非难办",意味着有清澈的泉水和翠绿的帐幕(可能是指茂密的树荫)来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并不困难。最后,诗人用"绝色浓香别眼看"来赞美牡丹的出众美貌和浓郁香气,让人难以忽视其独特的风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表现了牡丹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又突出了其高雅的姿态和迷人之处,展现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赞赏。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辛丑除日寄子瞻

一岁不复居,一日安足惜。

人心畏增年,对酒语终夕。

夜长书室幽,灯烛明照席。

盘飧杂梁楚,羊炙错鱼腊。

庖人馔鸡兔,家味宛如昔。

有怀岐山下,展转不能释。

念同去闾里,此节三已失。

初来寄荆渚,鱼雁贱宜客。

楚人重岁时,爆竹鸣磔磔。

新春始涉五,田冻未生麦。

相携历唐许,花柳渐牙拆。

居梁不耐贫,投杞避糠覈。

城南庠斋静,终岁守坟籍。

酒酸未尝饮,牛美每共炙。

谓言从明年,此会可悬射。

同为洛中吏,相去不盈尺。

浊醪幸分季,新笋可饷伯。

巑巑嵩山美,漾漾洛水碧。

官闲得相从,春野玩朝日。

安知书閤下,群子并遭馘。

偶成一朝荣,遂使千里隔。

何年相会欢,逢节勿轻掷。

形式: 古风

还颍川

昔贤仕不遇,避世游金马。

嗟我独何为,不容在田野。

攲区寄汝南,落泊反长社。

东西俱畏人,何适可安者。

故庐已荆榛,遗垄但松槚。

颓龄迫衰暮,旧物一已舍。

安能为妻孥,辛苦问田舍。

平生事瞿昙,心外知皆假。

归休得溟渤,坐受百川泻。

何人实造物,未听相陶冶。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迟往泉店杀麦

罢民不耕穫,岂利有攸往。

古人为我言,许此亦无妄。

一冬免锄犁,二麦盈瓮盎。

火老金尚伏,雨过筑场壤。

邻家助伯亚,苍耳割榛莽。

朝阳得终日,经岁可无恙。

老夫终病慵,长子幸可仗。

劬劳慎勿厌,饼饵家共享。

秋田雨初足,已作丰熟想。

归来报好音,相对开腊酿。

形式: 古风

饮饯王巩

送君不办沽斗酒,拨醅浮蚁知君有。

问君取酒持劝君,未知客主定何人。

府中杯棬强我富,案上苜蓿知吾真。

空厨赤脚不敢出,大堤花艳聊相亲。

爱君年少心乐易,到处逢人便成醉。

醉书大轴作歌诗,顷刻挥毫千万字。

老夫识君年最深,年来多病苦侵凌。

赋诗饮酒皆非敌,危坐看君浮大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