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奉听玘法师讲楞伽经,留别》描绘了诗人聆听佛法讲座后的心灵感悟和对法师的敬仰之情。首句“玘公注经回,于世无所慕”表达了法师专注于经书,超脱世俗的追求。接下来,“结坛在南坞,心与道为务”描绘了法师修行的环境和专注的精神状态。
“行苦缁素归,律严鬼神护”赞美法师严谨的戒律和神灵的护佑,暗示其修行成果显著。诗人深受感染,“吾从挹清芬,肺腑久皈附”,表示自己深受佛法启迪,决心追随。
“仰聆楞伽旨,灌顶发甘露”形象地描述了听经的感受,如甘露般滋润心灵。在众人敬仰的目光中,“天花雨”象征着佛法的神圣和法师的德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古无雪山子,我愿黄金铸”,希望将法师的智慧永载史册。
“兹行匪漫游,实以闻经故”强调此次并非随意游玩,而是为了求法而来。诗人感慨世间“初地谁不明,末法自迷误”,表明对佛法价值的认识。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法师的感激和不舍,“不谓攴道林,犹识许玄度”,表示法师能识破末法时代的困惑,如同许玄度般慧眼独具。
“忻然酬宿愿,言笑亦已屡”写诗人愉快地实现心愿,多次与法师谈笑。离别之际,“出寺且复留,徘徊川光暮”,诗人依依不舍地在夕阳下漫步。结尾处,诗人承诺自己会遵循法师的教诲,“还当理轻楫,时到茅家步”,并期待再次相遇。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法师的敬仰,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