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子美知丞月台

乞得更筹一夜宽,傍檐唯有斗阑干。

须臾银阙从空下,想象冰轮不自寒。

迫近天人无浪语,却回歌吹有馀欢。

祇应王谢风流后,合作蓬莱第一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和史子美知丞月台》。诗人以月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他通过“乞得更筹一夜宽”表达对月夜的渴望,希望时间能暂停片刻,尽情欣赏这美好的月色。"傍檐唯有斗阑干"写出了月光洒在屋檐和栏杆上的景象,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须臾银阙从空下",诗人将月亮比喻为银阙(宫殿),暗示月光如宫殿般华丽地降临人间,使得寒冷的夜晚也有了温暖的感觉。"想象冰轮不自寒"进一步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与温暖,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能给人带来慰藉。

"迫近天人无浪语",诗人借月夜的宁静,表达了与自然神灵交流的意境,认为此时无需多言,只需静静地感受这份和谐。"却回歌吹有馀欢"则描绘了在这样的月夜中,歌声和乐声显得格外动人,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最后两句"祇应王谢风流后,合作蓬莱第一看",诗人借用东晋名门王谢家族的典故,以及蓬莱仙境的意象,表达出月台景色之美堪比古代名门贵族的风雅和仙境般的绝美,堪称人间第一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夜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78)

释宝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吉祥孜老二诗(其二)

茅屋三间自有馀,置身不合在蓬壶。

谁知三尺子童子,解唱一声于蔿于。

割肉向来闻鹭股,合尖今始见浮图。

传灯事毕归来好,一岁风波几日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和吉祥孜老二诗(其一)

白头身老大江南,已约孤云共一庵。

有道故人今隔海,不应龙卧在深潭。

编茅固作痴儿计,闭户全胜俗客谈。

剩种木奴千百本,不忧土锉冷松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和红梅

此花不是施朱手,醉里何妨取次开。

地近恐遭繁杏污,月明先遣暗香来。

为君绕树须千匝,老我逢春复几回。

诗到扬州定清绝,向来安得比传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张功父寄陆务观郎中

新诗老去合名家,犹喜春风在鬓华。

恨彻斯文无雪处,竟将好语向谁誇。

自知人物随时尽,独倚栏干到日斜。

问讯故人今健否,东篱明日又黄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