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幸于归尚克宜家,俾见夫成名,子成名,即娇客亦多成名,死应无憾;
叹此日同来送汝,可奈父垂白,母垂白,并长兄也将垂白,生者奚堪。
这首挽联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对逝去女子的深切怀念与感慨。上联“幸于归尚克宜家,俾见夫成名,子成名,即娇客亦多成名,死应无憾”表达了女子在婚姻中的贡献与成就,她不仅使家庭和谐,还见证了丈夫和子女的成长,甚至包括那些被宠爱的客人,都因她的存在而有所成就,因此她的离去虽令人惋惜,但并无遗憾。
下联“叹此日同来送汝,可奈父垂白,母垂白,并长兄也将垂白,生者奚堪”则充满了对女子离世的哀痛之情。它描述了在她去世时,父亲、母亲以及长兄均已年迈,白发苍苍,作为生者的他们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表达了深深的悲痛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挽联通过对比生前的成就与离世后的哀痛,展现了对逝者价值的认可与对生者情感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对逝者贡献的肯定与对生者情感的关怀。
不详
常省事,多让人,过后寻思有趣;
学吃亏,能守分,到头受用无穷。
读书未即到圣贤,但蹈矩循规,也是吾儒宗派;
居室且休论完美,可遮风蔽雨,便为我辈匡庐。
为大罗仙,腰垂鱼佩;祝无量寿,手谱霓裳。
伤心酒国流光短;回首名场恨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