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龚敩所作的《松江释信中孚镜观颂》,通过对秋水的描绘,寄寓了深沉的禅意与修行的感悟。首句“秋水泓泓混太清”形象地写出秋水澄清如镜,与天地融为一体,展现出自然的宏大与宁静。次句“本无色相自虚灵”强调水的本质——无形无色,空灵自在,暗合佛教中的空性观念。
第三句“冥心似觉身为幻”,诗人通过冥想体悟到人的存在如同梦幻泡影,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虚幻的认识。第四句“过眼空疑影附形”则进一步强调这种幻象,认为即使是眼前景象,也像是光影随形,非实体实存。
第五句和第六句“好为空花除妄滓,莫将止观泥残经”鼓励人们去除心中的杂念(妄滓),不执着于表面的静止或观察(止观),以达到心灵的净化。最后两句“檐头探取中孚画,归对包牺问姓名”,诗人借探看镜中的中孚图案,寓意深入内心探索真理,回到源头,向伏羲(包牺)这样的创世始祖寻求智慧的真谛。
整首诗以秋水为引,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禅宗和道家思想的融合,以及对个人修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