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其二)

盛年既无能,衰年境何可。

所以志士心,愿力恐不果。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周馨桂的《杂诗三首》之二,通过“盛年”与“衰年”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理想抱负可能无法实现的忧虑。

首句“盛年既无能”,点明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未能充分发挥才能的遗憾。这里的“盛年”不仅指年龄上的青春时期,也暗含着事业、才华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既无能”三个字,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在壮年时期未能有所作为的自责和反思。

接下来的“衰年境何可”,则将视角转向了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环境变得越发艰难,这不仅是自然条件的变化,更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隐喻。这里既有对老年的无奈,也有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有限的深切体会。

最后两句“所以志士心,愿力恐不果”,直抒胸臆,表达了志士仁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们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但现实的残酷往往让这些愿望难以实现。这句话既是对历史中无数志士命运的同情,也是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流露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生哲学思考,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256)

周馨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诸生。生于道光六年。深于经学,诗学三唐,擅书艺,工诗词。著有养斋诗文集五卷。邑志传儒林

  • 字:小山
  • 籍贯:顾山

相关古诗词

杂诗三首(其三)

瓣香奉古人,乞灵策情我。

灯下展残编,泪痕昔曾堕。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咏蚊和韵

性习贪饕惯肆威,宵来成市便如归。

同心恶自潜中引,得意鸣还饱后飞。

膏血不知人未竭,风霜那保命非微。

今时处处皆君辈,也是苍天一化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中秋

每逢佳节倍多亲,况乃潇潇风雨时。

山顶欲携弦管去,乱云高处不胜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感事

险成天堑竟如何,一片孤城孰荷戈。

日远长安何处望,烟波江上暮云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