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启晦百牛图

昔我东山居,荷锄事农耕。

三时有暇日,放牛满郊坰。

依依芳树阴,萋萋烟草青。

野龁恣所往,爱此风日晴。

远坡每群趋,空原时独行。

前溪足新雨,牵饮上流清。

牛性日已驯,牧閒无所营。

捲芦作短笛,吟杂童讴声。

相将晚来归,月色孤村明。

以兹乐生事,外物焉足婴。

别来几春秋,石田想榛荆。

维鱼每入梦,彷佛东皋平。

披图见犍犊,蔽野何纵横。

吟望夕阳山,因之发遐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回忆其在东山农耕生活的场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夫与牛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

首句“昔我东山居,荷锄事农耕”开篇即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在东山从事农耕的农夫。接着,“三时有暇日,放牛满郊坰”描述了农夫在农闲时节放牛的情景,牛群遍布广阔的郊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依依芳树阴,萋萋烟草青”两句,通过树木的绿荫和青草的茂盛,营造出一片宁静而祥和的自然环境。“野龁恣所往,爱此风日晴”则表达了农夫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他随心所欲地在田野间游走,享受着晴朗的天气带来的愉悦。

“远坡每群趋,空原时独行”描绘了牛群在广阔原野上的活动,既有集体行动的场景,也有独自漫步的时刻,展现出牛群生活的多样性和自由度。“前溪足新雨,牵饮上流清”则通过雨水和清澈的溪水,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纯净与美好。

“牛性日已驯,牧閒无所营”表现了农夫与牛之间逐渐建立起来的信任与默契,即使在休息时也无需过多操心。“捲芦作短笛,吟杂童讴声”描绘了农夫利用芦苇自制短笛,与孩子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乐趣的画面。

“相将晚来归,月色孤村明”描绘了农夫与牛群一同返回村庄的温馨场景,月光下的村庄显得格外明亮,充满了家的温暖。“以兹乐生事,外物焉足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而快乐生活的向往,认为外界的纷扰不值得挂怀。

最后,“别来几春秋,石田想榛荆”表达了诗人离开农耕生活后的思念之情,曾经熟悉的石田如今可能已经荒芜。“维鱼每入梦,彷佛东皋平”则通过梦境中的鱼儿,再次勾起了对东山生活的回忆。“披图见犍犊,蔽野何纵横”描绘了诗人看到画中的牛群时的感慨,它们在广阔的田野上纵横驰骋。“吟望夕阳山,因之发遐情”则以夕阳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远方的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耕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以及诗人对简单而快乐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收录诗词(52)

林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梁修撰父

霜露晚凄厉,丛兰殒其芳。

隐忧念所怀,耿耿郁中肠。

有形会归尽,旦夜乃其常。

所惜在远韵,毁兹金玉伤。

松楸起寒云,空原俱苍茫。

九返不可招,临风独徬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吏部孙主事龙津清晓图

悠悠龙津水,远自庐峰来。

蜿蜒走溪壑,势与山俱回。

麓断众山尽,忽看天镜空。

澄波湛寒月,万景涵鸿濛。

此时得真赏,如游元化初。

振策起沙鸟,数里见潭鱼。

微风林下来,吹动浮云影。

灵气袭兰襟,洒然异人境。

朅来京国游,岁月随奔川。

几回故乡梦,飞落闽南天。

举首不可见,思之空留情。

寄声谢鸥鹭,愧负沧洲盟。

形式: 古风

题万竿烟雨图

湿云凝烟吹不起,寒影半沉湘江水。

湘妃瑶瑟悲夜长,散作雨声苍茫里。

杜鹃怨春春始归,新妆翠袖啼蛾眉。

愁魂飞去人不知,鸾佩坠地摇参差。

披图却忆长相思,扁舟落日零陵祠。

形式: 古风

紫帽云松图

巍巍紫帽峰,耸翠何盘郁。

天地钟秀奇,鬼神护灵窟。

原头突见若堂封,精魂出入无寻踪。

已睹腾空见佳气,更怜落日生愁容。

阴云黯惨结空暝,长松萧飒西风劲。

荆蔓深愁兔穴藏,岗岭犹瞻石麟并。

嗟哉欲养已无期,流年况复成推移。

草木犹伤望中意,霜露那堪死后思。

方君此哀我亦有,埋玉空山痛应久。

梦魂夜夜绕云松,为问方君曾尔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