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官府频繁征调民力的苛政,以及百姓在黑夜中辛勤劳作以满足官府需求的艰苦生活场景。诗中通过“候人”、“官府”、“束茅”等意象,展现了民间劳苦与官府压迫之间的鲜明对比。
“候人何太苦,早晚迎官府。”开篇即点出官府征调之频繁,让百姓日夜不得安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闲积数根茅,为炊且结宇。”百姓在空闲时收集茅草,既用于日常炊事,也搭建简易住所,生活条件极为简陋。“官府中夜行,不绝吏呼声。”夜晚,官府依然行动,官吏的呼叫声不断,显示了官府权力的无所不在。“燃火照官路,犹云火不明。”即使点燃灯火照亮官府的道路,却仍显得昏暗不明,象征着官府的压迫如同笼罩在百姓心头的阴霾。“燃茅茅无束,次弟拆茅屋。”为了满足官府的需求,百姓不得不拆毁自己的茅屋,使用茅草。“官府犹未知,宵征车辚辚。”尽管百姓已经竭尽全力,但官府似乎仍未察觉,依旧在深夜里征用车辆,继续压迫。
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对官府压迫的不满和对公正社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