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宝石山中看雨,冷泉亭上闻猿。
别后几场春梦,相逢又在祗园。
此诗《晤傅上人》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描绘了诗人与僧侣傅上人在宝石山中相遇的情景,以及雨中听猿、春梦相思的意境。
首句“宝石山中看雨”,以“宝石山”点明地点,暗示山色如宝石般珍贵,而“看雨”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雨滴落在山间,似乎也带上了几分禅意。
次句“冷泉亭上闻猿”,将视线转向冷泉亭,这里传来猿猴的啼声。冷泉亭与宝石山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环境。猿声在空旷的山林中回荡,更添了几分孤独与深邃。
接下来,“别后几场春梦”,诗人回忆起与傅上人的分别之后,经历了几番春日的梦境。这里的“春梦”不仅指自然界的春日景象,更暗含了对友人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相聚的渴望。
最后,“相逢又在祗园”,表达了诗人对再次与傅上人相遇的期待和喜悦。祗园,佛教圣地,此处用以象征心灵的净土,预示着两人精神上的契合与心灵的交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与傅上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自然美景和佛门清净之境的向往。
不详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细草绿侵沙岸,野花红点青山。
短棹自随流去,暮禽相与诗还。
江树离离江水平,紫虚高阁倚春晴。
仙人醉坐碧窗下,吹彻洞箫如凤鸣。
少相亲爱子相婚,家室咸宜更有孙。
要与外翁成宅相,莫教空羡魏阳元。
头玉峣峣眉目清,认呼应自解人声。
马迁闻有新编史,异日当成子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