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五)大字寺

庭中两大树,池上千竿竹。

竹有红泪班,树无众鸟宿。

昔日白傅归,爱吟裴令续。

间流水西园,翻然入他族。

形式: 古风

翻译

庭院中有两棵大树,池塘边种着许多竹子。
竹叶上有红色斑点,仿佛泪水斑驳,大树上却不见众多鸟儿栖息。
从前白居易归来,喜欢吟咏裴度的诗篇。
回忆起流水环绕的西园,如今我已转投他处。

注释

庭中:庭院内。
两大树:两棵高大的树。
池上:池塘边。
千竿竹:很多竹子。
红泪班:红色斑点,比喻竹叶上的斑纹。
树无众鸟宿:大树上没有众多鸟儿栖息。
昔日:从前。
白傅:白居易的别称。
归:归来。
爱吟:喜欢吟诵。
裴令续:裴度的诗篇,裴度曾任宰相。
间流水:流水环绕。
西园:西边的园林。
翻然:忽然。
入他族:转投他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庭院景象。庭中有两棵大树,枝繁叶茂,然而却没有众多飞鸟栖息,显得有些冷清。池塘边则是千竿修竹,竹叶上仿佛有红色斑点,犹如泪水斑驳,增添了凄美的色彩。诗人提及白傅(白居易)和裴令(裴度),两位唐代文人,暗示了对前人雅兴的追忆,同时也寓言了自己的情感寄托。

诗人以流水比喻时光流逝,西园的流水似乎在诉说着变迁,自己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从洛中大字寺的经历中翻然离去,加入了他族,可能是指新的生活或心境转换。整体来看,此诗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新生活的期待,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六)蕲竹

腮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

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

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

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梅。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四)石楼

山腰古石楼,杳蔼石梯上。

低窥岩际树,对见龛中像。

檐中嵩云飞,槛逼伊湍响。

同游已零落,岁月成俯仰。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张斯立遂州司理

自身买马箠,为妇置羃䍦。

将出咸阳门,同涉蜀道危。

畴昔未禄仕,日夕讲书诗。

不能青云高,乃作黄绶卑。

前人未遇时,往往甘栖迟。

如筑九层台,始起一板基。

虽然用功深,岁久终莫隳。

我今惜君行,无力可致之。

去勿藉芳草,世俗多夸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志来上人寄示酴醾花并压砖茶有感

京都三月酴醾开,高架交垂自为洞。

素叶层层紫蕊香,酿归光禄春生瓮。

东陌西池走钿车,芳林广囿飞朱鞚。

二年不到大梁城,江边泪滴肝肠痛。

况兹齿发渐衰老,已是忧愁不如众。

宣城北寺来上人,独有一丛盘嫩蕻。

去岁游吴求不得,今朝还喜自持送。

眼底虽同往日看,樽前所忆皆成梦。

又置新茶采雨前,鸟觜压砖云色弄。

对花却酒煮香泉,强咏才惭非白凤。

形式: 古风 押[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