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名为《题弟侄书堂》。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修身齐家的重要性,以及对后辈教育的期望。
首句“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表明即使生活在贫困之中,内心的道德和志向依然不会受外界干扰。诗人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不以物喜,以不变应万变。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则是说尽管家乡可能处于动荡之中,但还是要保持家族的礼节和文化教育。这里的“兄弟”指的是后辈,诗人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家学。
接下来的两句“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学习氛围。竹影摇曳,泉水潺潺,都成为激发学问的良好环境。
最后,“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则是对年轻一代的勉励,提醒他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因为懒惰而错过任何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蕴含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家风传承的重视,也表现出了对后代教育的关怀与期待。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莫认双林是佛林,禅栖无地亦无金。
塔前尽礼灰来相,衲下谁宗印了心。
笠象胤明双不见,线源分派寸难寻。
吾师觉路余知处,大藏经门一夜吟。
茅亭客到多称奇,茅亭之上难题诗。
出尘景物不可状,小手篇章徒尔为。
牛畔稻苗新雨后,鹤边松韵晚风时。
君今酷爱人间事,争得安闲老在兹。
不似当官祗似闲,野情终日不离山。
方知薄宦难拘束,多与高人作往还。
牛笛漫吹烟雨里,稻苗平入水云间。
羡君公退归欹枕,免向他门厚客颜。
此院重来事事乖,半欹茅屋草侵阶。
啄生鸦忆啼松蘖,接果猿思啸石崖。
壁上尘黏蒲叶扇,床前苔烂笋皮鞋。
分明记得谈空日,不向秋风更怆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