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其二)

陈平未豹变,乃在委巷居。

贫贱不相救,安用长者车。

恬退匪所甘,落拓计益疏。

藉非时命济,咫尺填沟渠。

赍志遂没地,史笔何胜书。

谁与负物色,果在风尘初。

买臣傲妻子,斯理堪杀躯。

圣论贵素位,大贤有卷舒。

不见张仲蔚,蒿莱深闭庐。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杂咏(其二)》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比陈平与朱买臣的际遇,表达了对人生际遇不公的感慨以及对圣人哲学的思考。

首句“陈平未豹变,乃在委巷居”描绘了陈平在未显赫之前的生活状态,身处简陋的巷弄之中,暗示了他早期的平凡与默默无闻。接着,“贫贱不相救,安用长者车”一句,借陈平的经历,批评了社会上对于贫贱者的冷漠态度,强调了长者之车(即帮助贫困者的交通工具)的无用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道德的缺失。

“恬退匪所甘,落拓计益疏”则展现了陈平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虽选择退让,但并非心甘情愿,反而因生活困顿而计划更加疏远。这一转折,揭示了陈平性格中的坚韧与无奈。

“藉非时命济,咫尺填沟渠”进一步阐述了陈平命运的转折点,如果不是时运相助,他很可能就葬身沟渠,表达了命运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紧接着,“赍志遂没地,史笔何胜书”则感叹陈平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其事迹难以被历史记载,流露出对英雄末路的惋惜。

“谁与负物色,果在风尘初”一句,提出疑问,谁能够发现并赏识陈平这样的才子,是否他的才华只能在最初的风尘中显现?这反映了对人才识别机制的质疑。

“买臣傲妻子,斯理堪杀躯”通过对比朱买臣的故事,讽刺了他的傲慢与对家庭的忽视,指出这种行为的荒谬与可悲。最后,“圣论贵素位,大贤有卷舒”引用圣人的观点,强调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对陈平和朱买臣不同命运的反思。

“不见张仲蔚,蒿莱深闭庐”以张仲蔚为例,赞美他隐居山林,远离尘嚣,保持高洁品质的生活方式,与前文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综上所述,《杂咏(其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与反思,探讨了人生际遇、道德观念、社会公正以及个人选择等多方面的问题,展现了黄景仁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岁暮寄怀友人

短圭何促迫,众感因摧藏。

朔风摇天云,吹结百草霜。

修途曷云极,层城各相望。

金石不在躯,恃有怀信芳。

及当壮盛日,敬矣事容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木兰祠

替耶征战属蛾眉,劝孝如何史笔遗。

一自当窗抛杼柚,直从绝塞采焉支。

明驼归里惊同伴,白骨填荒愧健儿。

乐府歌篇今尚在,谁将箫管费神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冬日忆城东诸子

红日当窗放白鹇,乡心犹是阻关山。

浮云忽作江淮别,客泪孤悬梁楚间。

狂客羊裘初在御,县人牛酒暂开颜。

东城旧有消寒会,几辈依然共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发颍州

咋来清颍上,高馆欢醉厌。

晓风遏清歌,游子愁捲帘。

卧闻铃铎语,替戾差可嫌。

俄来仆夫趣,孤篷犯霜严。

屈指卸鞍日,毕辜已应占。

欢场知有散,当散戚不忺。

恨怅逐前侣,隐隐望层檐。

风水引夙怅,尺五沙痕添。

啸惊远鸿落,汲动灵虬潜。

一昔顿殊况,冷煖不可兼。

预恐清镜里,两鬓堆吴盐。

形式: 古风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