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举

分有争忘得,时来须出山。

白云终许在,清世莫空还。

驿树秋声健,行衣雨点斑。

明年从月里,满握度春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哪里还记得世俗的纷争,时机到来时自然要走出山林。
终将与那白云作伴,身处清平之世切莫无为而归。
秋天的驿树响声阵阵,旅途的衣裳被雨点滴满斑痕。
待到明年的月圆之时,满心欢喜地度过春天的关卡。

注释

分有:指分有的事物,这里引申为世俗的纷扰。
争忘得:怎会记得,忘记争斗。
时来:时机来到。
须:必须,应该。
出山:比喻入世、参与社会事务。
白云:象征高洁、超脱的生活。
终许在:最终允许存在,意指可以实现。
清世:清平的世界,理想的社会。
莫空还:不要空手而回,应有所作为。
驿树:驿站边的树木,代指旅途中的景物。
秋声:秋天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
健:此处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行衣:旅行者的衣服。
雨点斑:雨点留下的斑点,表示雨中行进。
明年:下一年。
月里:月圆之时,也可理解为时间的美称。
满握:满心满意,充满期待。
度春关:度过春天的关口,比喻享受美好的春光或经历重要的时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送人赴举》。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美好祝愿。

"分有争忘得,时来须出山。白云终许在,清世莫空还。"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分有争"指的是人间的纷争与是非,而"忘得"则是诗人对这种状态的追求,即能够超然物外,不为世事所扰。"时来须出山"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离开尘世的羁绊,去追寻更高的精神境界。而"白云终许在"则是对这种超脱状态的一种美好寓意,比喻着一片清净无为的白云永远存在。"清世莫空还"强调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保持一颗清明之心,不被世俗所污染。

"驿树秋声健,行衣雨点斑。"

这两句描写了一种送别时的景象。"驿树秋声健"中的"驿树"指的是古代邮站旁的大树,这里的"秋声"可能是指枫叶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健"则形容其声音清脆有力。"行衣雨点斑"则描绘了送别时的天气,是细雨绵绵,将士子的衣服打湿,形成了斑驳陆离的痕迹。

"明年从月里,满握度春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明年从月里"可能是指友人在明年的某个时刻,从一个如同月亮般清澈明净的状态中归来。而"满握度春关"则是希望他能够把握住春天的美好,将其作为通过难关的力量,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超脱尘世、保持纯净心灵以及美好的祝愿。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人润州寻兄弟

君话南徐去,迢迢过建康。

弟兄新得信,鸿雁久离行。

木落空林浪,秋残渐雪霜。

闲游登北固,东望海苍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人游玉泉寺

西峰大雪开,万叠向空堆。

客贵犹寻去,僧高肯不来。

潭澄猿觑月,窦冷鹿眠苔。

公子将才子,联题兴未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人游武陵湘中

为子歌行乐,西南入武陵。

风烟无战士,宾榻有吟僧。

山绕军城叠,江临寺阁层。

遍寻幽胜了,湘水泛清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送人游南

南国多山水,君游兴可知。

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

子美遗魂地,藏真旧墨池。

经过几销日,荒草里寻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