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纹蕈

绝冥万丈深,积翠淩空危。

清涧月自浴,孤芳人不知。

石骨溜香髓,松苓涌凉脂。

忽然青云阴,见此白玉姿。

冉冉露痕重,漼漼雪花滋。

淑气注阳鼎,甘津灌华池。

开经拜修静,得道推安期。

聊欲燕其阳,饱食五色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深渊无比深邃,积聚翠绿直冲云霄。
清澈山涧,月光如浴,独自芬芳却无人识。
石头骨骼流淌着清香,松脂涌出清凉的油脂。
突然间,青云遮蔽,白玉般的景象显现眼前。
露水渐重,雪花滋润,温暖的气息注入阳鼎。
甘甜的液汁灌溉花朵,如同修炼者虔诚地打开经书。
领悟大道,推崇安期那样的长寿秘诀。
暂且想在阳光下欢宴,享用五彩斑斓的仙芝。

注释

积翠:层层叠叠的翠绿。
清涧:清澈的山涧。
孤芳:独自散发香气。
石骨:石头的骨骼。
溜香髓:流淌着香气的精华。
松苓:松树下的茯苓。
凉脂:清凉的油脂。
青云阴:乌云蔽日。
白玉姿:洁白如玉的景象。
露痕重:露水厚重。
雪花滋:雪花滋润。
淑气:和煦的气候。
阳鼎:象征阳气的器皿。
修静:修炼与静心。
安期: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仙人。
燕其阳:在阳光下欢宴。
五色芝:五彩的仙芝。

鉴赏

这首诗名为《石桥纹蕈》,作者是宋代诗人高似孙。诗中描绘了一幅幽深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首句“绝冥万丈深,积翠凌空危”展现了石桥所在环境的深远与险峻,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接下来,“清涧月自浴,孤芳人不知”以月光沐浴涧水和孤芳无人识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

诗人进一步通过“石骨溜香髓,松苓涌凉脂”来描绘石桥下的自然景观,暗示着生机与清凉。然后,“忽然青云阴,见此白玉姿”描绘了天气变化,透过云层看到如白玉般的石桥,更显其洁白无瑕。

“冉冉露痕重,漼漼雪花滋”描绘了露珠晶莹和雪花滋润的场景,增添了诗意的湿润美。接着,“淑气注阳鼎,甘津灌华池”将山中灵气比喻为滋养万物的甘霖,赋予石桥更深的灵性。

最后两句“开经拜修静,得道推安期”表达了诗人对修心养性的向往,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结尾“聊欲燕其阳,饱食五色芝”则流露出诗人想要在此享受宁静生活,品味仙界般的五彩灵芝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融入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禅意和对仙道的向往。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石桥歌

一石上负昆崙柱,一水西奔牛女渚。

玉斡狞鳞万松古,夜夜神光干帝宇。

石滑苔危冰一缕,四海长依开辟雨。

月落未落逢诺矩,两足敲泉龙罢舞。

形式: 古风

再至桐柏山

此山即蓬莱,其下通弱水。

万里奏上帝,一岳留仙史。

逍遥丹霞上,出没流精里。

夜子鹤又叫,月晕风欲起。

自从西涧去,复见东峰峙。

松施神农萝,石护尧时髓。

无中犹有象,玄外更无旨。

略闻赤松道,浩劫不可纪。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同父送松江蟹

人间宁有几松江,蟹到强时橙也黄。

非是龟蒙无此隽,自从茂世孰为忙。

乾坤大半渔为宅,雪月从头笔做床。

不读晋书谁了此,晋书曾读也苍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后欸乃辞

洞庭潇湘白雪中,中有云气随飞龙。

渔父天寒网罟冻,山木尽亚洪涛风。

渔翁暝踏孤舟立,沧浪水深青冥阔。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渌。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