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题太平箭》。诗中以“人心天命向清时”开篇,表达了在清明时代,人心与天命相合的意境。接着,“江表安能一木支”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暗示即使在动荡的局势下,也难以依靠单薄的力量支撑大局。随后,“况复处堂仍燕乐,岂能怒臂拒雄师”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在强敌面前,仅凭安逸享乐的心态无法抵御外来的威胁。
接下来,“鹰扬三箭皆饮羽,乌合千军尽倒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景,其中“鹰扬三箭皆饮羽”形象地展现了英勇的战士们在战斗中的勇猛和决绝,“乌合千军尽倒旗”则反衬出敌军的溃败。最后,“应胜天山树边绩,英名长共石城垂”总结全诗,表达了胜利者不仅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其英名也将与历史一同流传,如同天山边的树木和石城一样,永垂不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胜负的深刻寓意,同时也体现了对胜利者的赞美和对历史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