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陈嫁娶图

生男愿封侯,嫁女在比邻。

此是古人言,最知天理真。

世远人亦伪,嫁娶来城闉。

岁序罕聚首,浩渺不计春。

当其出门时,错落车百轮。

笙箫填孔道,珠翠委泥尘。

堂开牡丹屏,盘横水精鳞。

徒取眼前富,未问身后贫。

女娇鲜礼法,薄夫贻所亲。

民家女及嫁,择对走踆踆。

一旦有其家,昕昏如主宾。

谁图朱陈村,宜为尧舜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朱陈嫁娶图》由宋代诗人张侃创作,描绘了古代社会中嫁娶风俗的变迁与对比,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思考。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生男愿封侯,嫁女在比邻”两句,引出古人对于子女婚姻的期望,希望儿子能成为显赫的封侯人物,女儿则能在近邻中嫁得良缘,体现了传统社会对于子女未来命运的规划和期待。接着,“此是古人言,最知天理真”一句,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肯定,认为他们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世远人亦伪,嫁娶来城闉”,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行为变得虚伪,嫁娶之事往往发生在城市之中,而非近邻之间。接着,“岁序罕聚首,浩渺不计春”描述了因距离遥远而难以相聚的情形,反映了社会变迁带来的疏离感。

“当其出门时,错落车百轮。笙箫填孔道,珠翠委泥尘”描绘了嫁娶当日的热闹场景,车辆众多,音乐声充斥道路,装饰华丽的珠翠散落一地,展现出当时嫁娶的奢华与繁复。然而,“徒取眼前富,未问身后贫”提醒人们,这种表面的富丽并不能保证未来的幸福,暗示了物质追求与精神价值之间的矛盾。

“女娇鲜礼法,薄夫贻所亲”指出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待遇可能不如意,而“民家女及嫁,择对走踆踆”表明在选择配偶时,人们更加注重实际条件,而非传统的门当户对。最后,“一旦有其家,昕昏如主宾”描绘了婚后生活的紧密关系,夫妻如同主人与宾客,强调了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谁图朱陈村,宜为尧舜民”以朱陈村为例,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像古代圣贤尧舜那样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综上所述,《朱陈嫁娶图》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嫁娶观念,探讨了社会变迁对个人命运和家庭关系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嘉定壬午春晚园官送杞菊因取陆天随苏东坡张南轩三赋诵之感事赋诗

我志甘澹薄,不为物所迁。

园官送杞菊,秀色满目前。

生育秉至性,阴阳顺中权。

可怜黄口儿,匕箸照腥膻。

纵得一饷戏,旁观成胁肩。

杞菊付中厨,试著姜盐煎。

至哉天下味,妙处秘不传。

三贤留隽语,首当师之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秋日閒居十首(其一)

归来清净居,懒蹋红紫陌。

有堂新翼然,远景疑界画。

暑气碍秋容,似觉眼界窄。

墨云吹雨丝,顷刻入地尺。

水势沄沄来,岸流已拍拍。

老杨湿根翠,稚菱污花白。

东港与西塍,了不见旧迹。

阴阳反掌间,底事作灾阨。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秋日閒居十首(其二)

名花逢深春,各自逞娇怪。

蔷薇绕篱根,园丁采去卖。

琐细不知名,结束担头挂。

细细随轻风,时时与破坏。

诗人浪自吟,放言竟成躗。

红紫一夕空,又见韶华迈。

亭亭珊瑚枝,懒入名花派。

每见天秋凉,依竹堪入画。

形式: 古风 押[卦]韵

秋日閒居十首(其三)

我志甘锄园,汲水敢言倦。

拟种百尺松,终宵风雨战。

土脉分瘠肥,秉性有后先。

蔚然三寸长,荆棘从旁罥。

待得成清阴,方为世人羡。

画手知姓谁,拂拭好东绢。

写此岁寒姿,爽气满庭院。

不记少小时,插株泥样贱。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