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淙

乱山硉矹疑无路,披尽蒙茸向烟雾。

涧水淙淙忽有声,崩崖石罅相回互。

其下深潭一千尺,俯视苍黑不敢立。

夜半常闻雷雨鸣,潜虬跋浪时出入。

激湍喷薄结轮风,虚洞盘回若履空。

灵怪应从天地辟,嵚崎不与斧凿同。

扪壁穿云叹奇绝,古碑剥落苔藓色。

妖后当年驻翠华,词臣扈从争珥笔。

嗟乎石淙多此名,箕山颍水空相惜。

十年真负海岳志,徙倚高天生远思。

归来月照松窗明,梦魂犹绕双峰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吕谦恒的《游石淙》描绘了一幅险峻而神秘的山水画卷。首句“乱山硉矹疑无路”以陡峭的山势开篇,暗示了探索的艰难。接着,“披尽蒙茸向烟雾”写出了山林的茂密和迷雾缭绕,增添了神秘感。

“涧水淙淙忽有声,崩崖石罅相回互”通过流水声和岩石缝隙的互动,展现了动态的自然景观。接下来,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描述了深潭之深和雷雨的响动,以及潜藏的蛟龙出没,增添了奇幻色彩。

“激湍喷薄结轮风,虚洞盘回若履空”描绘了瀑布飞流和洞穴的奇特形状,如空中漫步般令人惊叹。诗人赞美石淙的自然奇观,认为其灵异之美源于天地开辟,非人力所能雕琢。

“扪壁穿云叹奇绝,古碑剥落苔藓色”则转向历史遗迹,感叹古人的踪迹已随岁月流逝,只有苔藓见证了往昔的繁华。诗人提到妖后驻足和词臣扈从的传说,增加了石淙的历史人文气息。

最后,诗人感慨未能充分领略石淙之美,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遗憾,并在月光下返回,梦中仍萦绕着那两座青翠的山峰。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将自然景色与历史传说巧妙融合,展现了石淙独特的魅力。

收录诗词(13)

吕谦恒(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汉南送张二庆余归吴门

黄山骊岭起嵯峨,万里征车此再过。

愁里关河劳远望,客中风物易悲歌。

烟残古戍行人少,日落边城战马多。

归去吴门秋雁候,音书应寄到岷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杜樊川之石门主簿任

十载诗名满甸畿,高才不厌一官微。

《骊驹》声里难为别,黄叶樽前不定飞。

到日江城间簿领,初冬驿路冷征衣。

浣花格律何清健,此调于今和者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内弟王拟山归里

触暑驱车亦太动,十年同气地常分。

人当老至难为别,雁到秋深不可闻。

芦水风高吹远岸,房山云霁见斜曛。

归涂览胜题诗处,白露丹枫倍忆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宿圣感寺

太行蜿蜒千余里,重气磅礴钟林泉。

京城之西尤佳绝,万里绵互环幽燕。

我闻圣感名已久,欲一登临愁攀缘。

重阳雨霁后三日,桑乾水浅流溅溅。

公余策蹇访般若,鼓舞直上如登天。

松风谡谡时入耳,红树青岑相新鲜。

石径法海培塿小,西望惟见山联翩。

上方更忻逢惠远,谈禅坐久望言诠。

知我性喜弄文墨,开箧示我诗千篇。

方袍有人善知识,二十八纪从兹传。

散步西轩窥深雪,水涌乃在山之巅。

烹茶细品味甘冽,习习风生超云烟。

东上平台临皓魄,山高星动冰轮圆。

元规去此几千里,寒气侵人身欲仙。

下宿方丈闻钟磬,梦魂仿佛逢偓佺。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