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有所思

多时远室滞秋云,薄暮扁舟溯落曛。

水月相临惟野共,山风入抱向潮分。

在川不舍心中事,阻道相从物外群。

若使伊人难可即,来波去渚枉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舟夜有所思》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乘舟时的思绪与感悟。

首联“多时远室滞秋云,薄暮扁舟溯落曛”,开篇便以秋云和落日渲染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诗人长时间远离家园,漂泊于秋云笼罩之下,黄昏时分,独自驾着小舟逆流而上,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一片昏黄。这一景象不仅勾勒出舟行的动态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颔联“水月相临惟野共,山风入抱向潮分”,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水面上映着月光,仿佛与大地共同存在,而山风则随潮水波动,似乎在与诗人的心灵对话。这里的“野”字,既指自然界的广阔无垠,也暗喻诗人心中的广阔天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在川不舍心中事,阻道相从物外群”,转而表达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他虽身处川流之中,却无法摆脱心中的忧虑与困扰,同时又渴望超越世俗,与超脱尘世的事物为伴。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追求。

尾联“若使伊人难可即,来波去渚枉纷纷”,最后点明了诗人的感慨。如果那个理想中的“伊人”难以触及,那么所有的波浪与岛屿的纷扰都是徒劳的。这里既有对理想不可得的无奈,也有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舟夜有所思》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追求与现实之间冲突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理想与自由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北上见露布感吟

杞人无故尚忧天,海外相兼烽火连。

久恨长缨从岭阻,新闻露布自云宣。

两阶既格三旬后,诸邑能馀几姓还。

此日疮痍明主悉,无暇侈进太平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庚午除夕偕伯常兄吴城舟中二首(其一)

岁暮湖头两弟兄,黄昏孤缆一江城。

白云千载烟波语,此地连床暖热情。

独恨年华他国去,同怜春色故园生。

祇应酌尽残冬酒,莫使飘飞旅梦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庚午除夕偕伯常兄吴城舟中二首(其二)

客鬓朝朝欲老来,流年不但远婴孩。

湖心况逐残冬隐,山色兼招暮雨催。

忍向离颜萋岸草,孤将旅绪发江梅。

时光奄迅一如此,安得昆明无劫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过安庆柬方肃之

休沐归宁恰后先,岭南江北雨云渊。

玉堂清梦知同切,湖海相思忍独怜。

稍喜鸣莺迁谷日,忽忘小草出山年。

迩来东观开新局,何事离群守旧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