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其十二)

岁寒辽邈,望断江南信。

墙外一枝斜,对兰堂、绮罗隐映。

水清月淡,疑是寿阳妆,烟浪急,小桥横,点点疏清影。

天姿潇洒,不减瑶台韵。

占断玉楼春,被松筠、笑他孤冷。

幽人何在,无处觅馀寒,疏雨过,泪痕深,枉了衷肠恨。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寒冬漫长,期盼着江南的消息。
墙外有枝梅花斜倚,映衬着华丽的兰堂和罗绮。
月光如水,景色清淡,仿佛是寿阳美女的妆容,烟雾翻腾的小桥边,稀疏的清影摇曳。
她的天姿超逸,不亚于仙境的韵味。
她在玉楼独占春色,松竹笑她孤寂清冷。
那幽居之人如今何处?无处寻觅寒冷,细雨过后,泪痕深重,心中的遗憾无法言表。

注释

岁寒:寒冬时节。
辽邈:遥远。
江南信:来自江南的消息。
墙外一枝斜:墙外的梅花倾斜而生。
兰堂:华丽的厅堂。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远幽静的江南春景。诗人以饱满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片萧瑟孤寂的意境。

"岁寒辽邈,望断江南信。" 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时间背景和空间氛围——岁末时节,远方的消息难以到达,这种隔绝感让人感到无尽的孤独与忧伤。

"墙外一枝斜,对兰堂、绮罗隐映。" 墙头上探出的一枝花在春风中微微摇曳,与对面的兰堂和精致的窗纱相互辉映,营造了一种幽深雅致的氛围。

"水清月淡,疑是寿阳妆,烟浪急,小桥横,点点疏清影。" 清澈的河流和淡淡的月光交织出一幅生辉照映的图景,这里的“疑是寿阳妆”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之美。紧接着,“烟浪急”、“小桥横”则勾画出水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小桥横跨其间,投射着点点清晰的倒影。

"天姿潇洒,不减瑶台韵。占断玉楼春, 被松筠、笑他孤冷。" 诗人赞美这景色如同仙境般自然流露,不减瑶台之韵。接着,“占断玉楼春”表达了诗人独自享受这一切的意趣,而“被松筠、笑他孤冷”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定与豁然。

"幽人何在, 无处觅馀寒,疏雨过,泪痕深,枉了衷肠恨。" 最后,诗人寻找那位隐居之人的踪迹,却发现无处可寻。这时的春天已近尾声,偶尔降临的小雨更增添了一丝哀愁,而心中的悔恨与思念也随之加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其十三)剪彩梅花

危栏独倚,往事思量遍。

回首掩朱扉,敛云鬓、闲拈针线。

轻罗碎剪,缝个小梅花,灯闪闪,夜沈沈,玉指轻轻捻。

寒苞素艳,浑似枝头见。

半拆与初开,谁赢得、江南手段。

玉冠斜插,惟恨欠清香,风动处,月明时,不怕吹羌管。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

青春三月。

形式: 押[月]韵

蓦山溪(其二)

梅传春信,又报年华晚。

昨夜半开时,似雪到、梢头未遍。

凝酥缀粉,绰约玉肌肤,香黯淡,月朦胧,谁是黄昏伴。

故园深处,想见孤根暖。

千里未归人,向此际、只回泪眼。

凭谁为我,折寄一枝来,凝睇久,俯层楼,忍更闻羌管。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十六)蜡梅

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

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

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

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

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

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