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隐精舍

诸天香近远,不见住山僧。

樵牧隔双涧,松篁环几层。

四禅空外雨,千佛定中镫。

毕竟吾无隐,闻根落小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中禅修景象。"诸天香近远"暗示着清幽的香气从远处飘来,可能来自于寺庙中的香火,但并未直接见到僧人,增加了神秘感。"不见住山僧"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的隐逸和超然。

"樵牧隔双涧"描绘了山间的生活气息,樵夫和牧童在两道溪流之间劳作,与世隔绝,增添了宁静的氛围。"松篁环几层"则以密集的松竹林烘托出精舍的环境,显示出一种自然与禅意的和谐统一。

"四禅空外雨"将禅定的心境与自然界的风雨相结合,禅者在空灵的雨声中修炼,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千佛定中镫"则通过比喻,形容禅者在冥想中仿佛看见千佛,灯火通明,象征内心的光明与智慧。

最后两句"毕竟吾无隐,闻根落小乘"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的理解和追求,他认识到真正的修行并非隐藏于世,而是深入内心,找到自我解脱的道路,即使选择的是小乘佛法,也意味着对真理的坚定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修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8)

赵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苑对雨书怀次顾兰崖韵

茂苑风花又一时,可堪禅榻鬓如丝。

百年乔木家徒在,几辈才人嫁已迟。

每到穷愁翻作达,便工词赋总詅痴。

茫茫六合劳存问,太白间游小杜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韩蕲王翠微亭石刻

翠微亭,在何许,飞来峰下冷泉飞。

水石潇潇不知所,清凉居士嬉春来,日色欲没翻经台。

一时君相定和议,安用中兴大将才。

缚虎已成三字狱,骑驴独绕孤山曲。

哀猿相与山鬼啼,故人只向新亭哭。

新亭苕峣积翠间,国仇未雪身敢间。

聊将山水当醇酒,末路英雄剧可怜。

我到云林三十载,天水曾无寸椽在。

岂知片石待山僧,洗出寒泉发光怪。

四十八字字八行,世子挥毫逞雄迈。

依然点画有锋棱,不与湖山同破碎。

曩者浪迹金陵城,一登清凉山上亭。

延州王自有故土,曷尝尸此南唐名。

名虽相符地则异,区区一墩安足争。

所嗟李主泪洗面,更无只字为之铭。

灵岩之麓琴台侧,墓头尚禁憔苏迹。

何不突兀建此亭,榜以翠微名不灭。

不然径上齐山巅,苍茫九子开风烟。

试摹一纸蕲王碣,并勒千秋鄂国篇。

形式: 古风

书高忠宪遗札真迹后

东厂一怒东林哭,党人榜出士侧目。

喧传缇骑渡江来,天地仓黄罹诏狱。

诸公被逮就槛车,公独临危命朝服。

咄嗟大臣不可辱,一死胸中筹烂熟。

却为君友忍须臾,夜起焚香仍秉烛。

草成一表兼一书,正命从容池水绿。

表言遗败效屈平,此纸当已登皇宬。

世间流传惟石刻,哀怨奚啻《离骚》经。

一札端严六行字,字字都挟风霜气。

从李范游特其寄,学道生平有独至。

上言此心如太虚,幻质何为恋人世。

下言家事属诸君,田役区分及琐细。

致书三友俱正人,余者一一犹存记。

蕺山先生公老友,疑似亳芒为公剖。

释氏轮回非所托,东京人物岂其偶。

死固不逃亦不求,此语信之公素守。

呜呼公亡二百年,东林一发千钧悬。

止水城南湛如昔,峣童牧竖常流连。

摩挲老眼展遗墨,札后别附诗三篇。

中有不死苌宏血,观者慎勿同云烟。

形式: 古风

观金子春烟波画船册子偶忆吴中旧游

江南此境最销魂,旧梦摩挲尚有痕。

双橹曳声回绿水,千镫浮影送黄昏。

秋风蘋叶寻诗路,细雨桃花卖酒村。

他日五湖容泛舸,鸱夷名姓待君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