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仲春之朔,为太师母张母王太夫人荣窆之期。敬成五古两章,以志哀悼,并慰师母及冠春亮吉赞衡诸弟(其一)

忆在己庚岁,问字叩瑶碧。

同志三四人,后先趋讲席。

惟夫子哂之,壹录弟子籍。

举以告萱帏,心许意更怿。

谓文字有缘,讲习资廲泽。

我性最庸愚,才短文尤啬。

青眼误加推,相许外形迹。

课读进兰孙,传经开石壁。

忽忽二十年,此意那可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求学时光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师长和同窗情谊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师生间的尊重与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首句“忆在己庚岁”,诗人追忆起自己在己庚年那段求学的日子,那时他向知识的殿堂——“瑶碧”(比喻高深的学问)叩问,寻找真理。接着,“同志三四人,后先趋讲席”描述了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先后跟随老师学习的情景。这里“讲席”指讲堂或教学场所,体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惟夫子哂之,壹录弟子籍”则提到老师对他和其他学生的接纳与教导,用“哂”字形象地描绘出老师温和而略带戏谑的微笑,表示对学生们的宽容与鼓励。老师将他们收录于弟子名册中,给予正式的身份与期待。

“举以告萱帏,心许意更怿”表明诗人将这些经历告诉了母亲(萱帏,古代称母亲居住的地方),得到了母亲的理解与支持,内心感到更加愉悦和满足。

接下来的几句“谓文字有缘,讲习资廲泽”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学习和讨论,获得了知识的滋养与成长。尽管他自认才智平平,文思匮乏,但老师的赏识让他感到意外的荣幸。

“课读进兰孙,传经开石壁”可能指的是老师指导他阅读经典,如同打开知识的石壁,让他的心灵得以滋养。这句也暗示了老师对他的栽培与期望。

最后,“忽忽二十年,此意那可释”感慨时间飞逝,二十年的岁月仿佛转瞬即逝,他对这段学习经历的热爱与感激之情无法忘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求学生活的深情回忆,也蕴含了对师长教诲的感激、对同窗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执着。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时刻和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58)

夏子麟(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壬申仲春之朔,为太师母张母王太夫人荣窆之期。敬成五古两章,以志哀悼,并慰师母及冠春亮吉赞衡诸弟(其二)

我师天下雄,奇气远尘俗。

被服儒者俦,期为苍生福。

曰矿曰沙田,慷慨筹之熟。

中道忽摧殂,冤沈抑何毒?

茫茫大江濆,凄风摇慈竹。

思子痛登台,老泪挥簌簌。

绕膝赖孙曾,蔗境备五福。

昂首各青云,天衢骋骅騄。

树德百年长,口碑非我独。

形式: 古风

辛酉腊月,依韵和啸园赠别之作

又值残冬候,骊歌唱晚天。

萍踪同散聚,蟾魄几亏全。

定远嗟投笔,龙门慨执鞭。

絮飘茵溷异,多半是前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无锡荣承馀堂四并头莲图后

荣子贻我玉版笺,中著金萤妙相莲。

莲花世界亿万千,胡为乎此独喧传。

翳维星缠某岁年,奇葩忽放花联翩。

一萼两萼三四萼,开从左右相后先。

此岂关于地气偏,亦非系从雨露全。

同胞厚谊出性天,祥徵瑞应不踵旋。

并头莲,并头莲,出于淤泥濯清涟,昔由耳闻今目前。

滋养由元气,培植自心田。

尔根来自玉井千刃太华巅,移植汪洋万顷笠泽之湖边。

吴苑江子今之贤,题词首唱意拳拳。

吁嗟乎,燃萁煮豆泣相煎,荆树忽萎家道颠。

几人能咏常棣篇,起视此莲色倍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游雪浪山

万壑千岩里,声来何属钟。

林深不知寺,总被白云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