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偶作

春蔬茂前畦,茜茜有颜色。

珍禽叫深树,过耳亦一适。

用是易吾虑,毋为自襞积。

放浪天地间,无今亦无昔。

古人得意处,相与元不隔。

如何故人心,未照我胸臆。

徵言及纤芥,实出左右力。

岂惮决系蹯,人生且为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杨载所作,名为《遣兴偶作》。诗中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春蔬、珍禽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在天地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古人智慧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春蔬茂前畦,茜茜有颜色。” 开篇即以春日之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绿意盎然的蔬菜在田间茁壮成长,展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珍禽叫深树,过耳亦一适。” 接着,诗人转向对珍稀鸟类的描写,它们在深邃的树林中鸣叫,声音虽轻,却能触动人心,给人以心灵的慰藉。“用是易吾虑,毋为自襞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欣赏自然美景,得以释放内心的忧虑,不再自我束缚,寻求心灵的解脱。“放浪天地间,无今亦无昔。”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追求自由、超越时空限制的生活理想,认为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生活,无需被时间所束缚。“古人得意处,相与元不隔。”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敬仰,认为古人与自己的心灵并无隔阂,他们的智慧和思想仍然能够影响和启迪后人。“如何故人心,未照我胸臆。” 而在最后一部分,诗人开始反思现实世界,感叹于人心的复杂和难以理解,尽管古人留下的智慧光芒依然照亮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但现实中的某些情感和想法却难以完全表达出来。“徵言及纤芥,实出左右力。” 这句话表明诗人对于言语的运用和表达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即使是微小的情感也能通过恰当的语言传达出来。“岂惮决系蹯,人生且为客。” 最后,诗人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即使面临困难也不畏惧,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86)

杨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字:仲弘
  • 籍贯:浦城(今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1271—1323

相关古诗词

书怀寄杜原父二首(其一)

吾生何为者,稚年志颇高。

神仙与功名,壮思跃秋涛。

中宵岂无寐,悲甚几欲号。

后来失所养,百数患难逃。

竭力奉甘旨,出入身甚劳。

旧书益遗忘,九牛存一毛。

稍后与人事,忍情如忍刀。

旦夕自惟念,未足非儿曹。

常欲力道德,屡失迷所操。

区区习蠹简,对案夜焚膏。

傥然有所得,中心乐陶陶。

忽如从古人,握手共游遨。

携持亦何事,庶用娱蓬蒿。

追思作咏歌,示之必贤豪。

丈夫生世间,毋论贱与贫。

夙发多意气,往往惟任真。

松柏生高冈,挺然固出群。

不为霜雪阨,不为风雨春。

得时可行道,节义亦足伸。

吾生托下土,所识凡几人。

穷交独相慰,笑语亦复亲。

形式: 古风

书怀寄杜原父二首(其二)

遥望山下云,旦起迷群岫。

老鹤巢其中,缥缈标末构。

长鸣对秋月,鸣罢复俯咮。

散入墟落间,闻者莫能究。

顾惟云外客,娱心饮醇酎。

于此何如哉,吾亦有所遘。

往来常泛舟,溯流浙江上。

是时秋风高,涛水日夕壮。

瞬息踰百里,猛捷莫可状。

倚船纵观久,力可骑鲸况。

顾谓吾友言,为乐颇豪放。

斟酌尊中酒,怀抱益虚旷。

常从山中游,实爱岩谷幽。

长松荫泉水,四时清如秋。

伫立辄良久,忽欲忘其俦。

吾闻古来人,山居多名流。

此语或可信,市朝安得留。

形式: 古风

赠执中允上人

南山多白云,澶漫塞崖谷。

中有庞良叟,寂寞卧林屋。

前门树高松,后户植幽竹。

孤风相缠绕,波涛惊荡沃。

梵文五千卷,诵说尽精熟。

时时发清唱,铿锵击金玉。

伊余走海内,一见辄叹服。

愿言从之游,淡泊心自足。

形式: 古风

次韵韶卿壬寅元日又三日闻游人颇盛之作

堂堂宵雨过,栗栗晓寒仍。

献岁人同得,东郊事复兴。

杜门疑我拙,有句爱君能。

且验临阶草,从今日渐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