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圣像寺

到寺江村暮,溪桥出定禅。

香台双树直,油幕一灯圆。

竹雨幽鸣玉,松风响奏弦。

楞严未须诵,真觉解玄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圣像寺时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禅意。

首联“到寺江村暮,溪桥出定禅”,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时间,傍晚时分,诗人抵达寺庙所在的江边村落,溪桥之上,似乎已能感受到禅定的氛围。这里运用了“暮”、“定禅”等词,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

颔联“香台双树直,油幕一灯圆”,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景象。香台之上,两棵挺拔的树木笔直地矗立着,象征着佛法的正直与坚定;而一盏油灯在油幕中显得格外明亮,照亮了黑暗,也照亮了心灵的深处。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寺庙内庄严而又温暖的环境。

颈联“竹雨幽鸣玉,松风响奏弦”,转而描写自然界的声响。竹林中的雨声如同玉石般清脆悦耳,松林间的风吹过,仿佛是弦乐的演奏,充满了和谐与美感。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暗示了禅宗中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平静。

尾联“楞严未须诵,真觉解玄玄”,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楞严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此处“未须诵”意味着诗人认为真正的领悟并不需要外在形式的诵读,而是内心深处的觉醒和理解。最后一句“真觉解玄玄”则强调了这种觉醒的深刻性和神秘性,暗示了诗人通过这次宿寺体验,达到了一种超越言语和形式的深刻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自然景观以及内心感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与内在觉醒的美好境界。

收录诗词(163)

周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新安知县,擢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有《贞翁稿》、《西台纪闻》、《医略》等

  • 字:伯明
  • 号:贞翁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63—1542

相关古诗词

重忆

重忆南岩下,清芬满架花。

白薇封径雪,红药散溪霞。

昼永閒方觉,春长兴转赊。

裁诗催故旧,同试雨前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吴芝山复欲迁居次韵

近来幽兴熟,步屧好频行。

醉合移春影,歌拚转漏声。

故啼莺自在,曾惜犬相迎。

不省仍迁次,追寻似不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玉泉亭

停勒西来寺,临池坐石梯。

锦鲜翻碧藻,玉液漱苍溪。

竹坞犬时吠,桑巅鸡午啼。

南山瞻宝叔,塔顶与天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宿净慈寺

白日南山转,西湖复此游。

六桥堤上路,双棹月明舟。

玉兔波心动,青虬水面浮。

净慈钟夜半,僧引翠薇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