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贞烈妇挽诗(其三)

九泉幽约共登途,裂帛声终命已徂。

云发摘簪留奉母,金花存箧念荣夫。

秦台莫返吹箫凤,吴苑长啼反哺乌。

记罢玉楼伤逝水,因灵家法荐生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挽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徐贞烈妇的女性形象,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她对家庭的深情以及面对命运的坚韧与哀愁。

首联“九泉幽约共登途,裂帛声终命已徂”以“九泉”象征死亡之地,暗示了徐贞烈妇已经离世,而“裂帛声终”则描绘了她在生命终结时的哀痛之音,表达了对生命的不舍和对死亡的无奈。

颔联“云发摘簪留奉母,金花存箧念荣夫”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展现了徐贞烈妇对母亲的孝顺和对丈夫的怀念。她摘下头上的云鬓簪子留给母亲,将金花珍藏在箱箧中,以此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她作为妻子和女儿的双重角色,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颈联“秦台莫返吹箫凤,吴苑长啼反哺乌”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徐贞烈妇形象的塑造。秦台吹箫凤的故事,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失落;吴苑反哺乌的传说,则寓意着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突出了对家庭责任的坚守。

尾联“记罢玉楼伤逝水,因灵家法荐生刍”以“玉楼”象征美好的生活,而“伤逝水”则表达了对逝去生活的哀悼。通过“因灵家法荐生刍”的行为,即按照家族传统为亡者献上祭品,展现了对亡者的纪念与哀思,同时也体现了家族文化的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徐贞烈妇生前行为的描述,以及对死亡、亲情、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一个充满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收录诗词(509)

王弘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地震梦中得诗

气运南来尽海邦,风流宁用数诸姜。

魁奇振古标群岛,轰烈从今闹几场。

五百明良扶地轴,三千礼乐破天荒。

恁谁寄语东坡老,眼力何人较最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郑尉入觐

客旆风高拂曙烟,送君京洛怆离筵。

孤槎琼海三山路,细雨金飙八月天。

琴座春深凫舄近,剑江秋到雁书便。

明时得禄休嗟薄,雅志如君况壮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初秋送陈元周明府移官归善

翩翩凫舄振清秋,千里移官擅上游。

棠树春风留建水,梅花晴月照罗浮。

墨池朱沼寻坡老,勾漏朱明访葛侯。

政简元龙堪卧治,思君应在合江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寿司理熊公时署儋耳

载酒堂前庆寿筵,风流刺史借坡仙。

持将制锦添尧衮,理却横琴助舜弦。

海甸梧桐瞻凤彩,春明乔木听莺迁。

如冈不浅邦人颂,为上南华第一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