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七月廿三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艰辛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劳生吾尚在”揭示了诗人在忙碌生活中依然坚韧地活着,然而接下来的“骨肉几人存?”则流露出对亲人命运的深深忧虑,暗示着生活的无常和人事的变迁。
“残夜自风月,高楼入梦魂”描绘了深夜的孤独与梦境中的高楼,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接着,“楚山俱不寐,江水复何言”以山水之景寓情,表达出诗人与自然的共鸣,以及无法言说的内心苦闷。
最后两句“怀抱从来恶,鸡声莫更喧”直抒胸臆,诗人厌恶世态炎凉,希望周围环境能安静下来,不再被鸡鸣打扰,进一步强化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安宁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生活细节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