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石行

浑沌以来不可数,万八千岁生盘古。

絪缊乃在卷石间,光怪潜通落星渚。

来从鱼腹人尽讶,坐念武侯心独苦。

八阵图成泣鬼神,三江石转凋寒暑。

苍波喷浸圆且坚,鸡子结成生理全。

久当化鸟非为怪,犬未成羊亦可仙。

玉精隐月相照射,金液流霞纷绕缠。

轻清已判中黄外,元气犹涵太素前。

英雄事往唯存石,天衡地轴今谁识。

江上尝疑雾雨寒,坐中歘恐风雷黑。

摩挲直如见溟涬,位置岂肯同沙砾。

长路相将拂剑随,天阴勿使精灵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浑沌石行》描绘了一块蕴含着古老神话与历史的石头。诗中以浑沌石为线索,展开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

首句“浑沌以来不可数,万八千岁生盘古”,开篇即以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为背景,赋予浑沌石以深远的历史感和神秘色彩。接着,“絪缊乃在卷石间,光怪潜通落星渚”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浑沌石内蕴的光芒与奇异景象,仿佛是宇宙初开时的痕迹。

“来从鱼腹人尽讶,坐念武侯心独苦”两句,将浑沌石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联系起来,暗示了此石可能承载着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或秘密,令人惊叹不已,而诸葛亮的内心则因深藏不露的智慧而感到孤独。

“八阵图成泣鬼神,三江石转凋寒暑”进一步强调了浑沌石的非凡之处,它不仅能够影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还能激发鬼神之感,展现出其强大的能量与影响力。

接下来的几句“苍波喷浸圆且坚,鸡子结成生理全。久当化鸟非为怪,犬未成羊亦可仙”描述了浑沌石的物理特性和潜在的生命力,暗示了它可能具有改变物质形态的能力,甚至能引导生命进化。

“玉精隐月相照射,金液流霞纷绕缠”则通过比喻,展现了浑沌石的光泽与色彩,如同月光下的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辉映。

“轻清已判中黄外,元气犹涵太素前”两句,揭示了浑沌石在宇宙秩序中的特殊地位,它既超越了物质世界,又与原始的宇宙能量紧密相连,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英雄事往唯存石,天衡地轴今谁识”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浑沌石作为见证者,记录了无数英雄事迹,但如今却鲜为人知,引人深思。

最后,“江上尝疑雾雨寒,坐中歘恐风雷黑。摩挲直如见溟涬,位置岂肯同沙砾。长路相将拂剑随,天阴勿使精灵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人们对浑沌石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其潜在力量的探索欲望。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与力量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避免误入歧途。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生动,不仅描绘了浑沌石的神秘与美丽,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历史情感,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奉题达兼善御史壁閒刘伯希所画古木图

远树含幽姿,近树亦古色。

水傍尝见画不得,乃在君家中堂之素壁。

青林寂寞行人窈,白涧微茫断烟隔。

入门萧萧云气生,落日便恐归禽争。

耳后飒爽寒风声,知君夜眠愁雨黑,留客昼坐宜秋清。

刘侯学李成,画手称独步。

时见作古松,盘屈百怪聚。

中林一株直且良,安得刘侯写其趣。

形式: 古风

送邓朝阳归赴分宁州杉市巡检

男儿生当游八区,焉能郁郁守座隅。

往昔滞留湘中日,我兄翱翔天子都。

先皇崇文坐垂拱,平明西阁千官拥。

琼岛称觞日月閒,玉阶奏赋星辰动。

后来执笔随天官,纂述大典垂不刊。

书成入对紫微曙,宴罢归辞青琐寒。

兄今得官三釜足,借乘逻骑南山麓。

我有家君欲寄将,柴门回映清江曲。

形式: 古风

白苧词

白苧白,白如霜。

美人玉手亲自浣,制作春衣宜短长。

春衣成有时,远行归无期。

愿君著衣重爱惜,风尘变白能为黑。

形式: 古风

送奎章阁广成局副杨元成奉旨之徽州熟纸因道便过家钱唐二首(其一)

新安江水清见底,水边作纸明于水。

兔臼霜残晓月空,鲛宫练出秋风起。

五云高阁染宸章,最忆吴笺照墨光。

明朝驿使江南去,诏许千番贡玉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