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玉楼春·元宵后一日忆母》由清代诗人万淑修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元宵节后的一日,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东风依旧来庭院”,开篇即以“东风”这一自然景象入笔,既点明了季节,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与诗人内心的思绪相呼应。东风拂过庭院,却无法吹散诗人对远方母亲的思念。“极目家山云隔断”,进一步强调了空间的距离,家山虽在眼前,却被云雾遮挡,象征着诗人与母亲之间的阻隔。
“辛盘空对九枝花,千里月明人更远。”“辛盘”指的是元宵节时人们食用的辛味菜肴,此处借指节日的氛围和回忆。面对辛盘和盛开的花朵,诗人却只能遥望千里之外的明月,感受到的是更加遥远的思念。这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了诗人与母亲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
“黄河涛转亲无患”,黄河的波涛翻滚,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起伏,但诗人坚信即使在这样的变化中,母亲也不会遭受任何忧虑。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关爱和保护欲。
“窗外梅花开已半”,窗外的梅花已经开放了一半,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美好和希望。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象下,诗人却无法与母亲共享这份喜悦,增添了几分哀愁。
“未逢驿使托青鸾,寄去高堂如觐面。”“驿使”指的是传递消息的人,“青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被用来比喻传递信息的使者。诗人渴望能通过某种方式将思念之情传达给远方的母亲,如同亲自拜见一般。然而,现实中的障碍使得这种愿望难以实现,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无奈和思念。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