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苏曼殊所作的《寄调筝人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繁华春景的厌倦和自身的漂泊之感。"生憎花发柳含烟"一句,通过描绘花开柳绿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反感与厌恶,暗示了他对红尘俗世的疏离。"东海飘零二十年"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沧桑。
接下来的两句"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忏尽情禅",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放下和对佛教禅理的追求;"空色相"则强调了他看破红尘后的超脱。在琵琶湖边,他选择以经书为伴,静眠其中,体现了他的宁静与超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