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陈伯铭的《题金山僧云峰卓锡图》描绘了一位僧人超脱尘俗的形象和禅悟人生的经历。首句“手不持瓶头不笠,行李一肩松下息”展现了僧人简朴的行装和闲适的生活状态。接下来通过对比,强调他的身份并非竺道生或鸠摩什这样的佛门大师,而是有着个人经历的旧相识。
诗中回忆了诗人与僧人初次相遇时的困境,“地棘天荆无所之”,暗示了他们共同的艰难过往。随后,诗人感慨人生无常,“万里乡园那得返,一家生死不可知”,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挂念。然而,僧人却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看破红尘,剃度出家。
“野鹤孤云自往来,到处名蓝商位置”形象地描绘了僧人如云游四海的仙人般自由自在的生活,即使金山寺的辉煌成为过去,它依然是江南的名胜之地。诗人羡慕僧人的生活方式,希望能效仿他,在忙碌的军旅生涯结束后,也能找个宁静之处修行。
最后两句“会当料理芒鞋兼竹杖,从君妙高塔顶看烟霞”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有一天能放下尘世的羁绊,像僧人一样在塔顶欣赏自然的美景,过上洒脱悠然的生活。整首诗以僧人的人生选择为镜,寓言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