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高司谏绅知华州

谏署才闻满岁迁,分符便见入秦川。

援毫厌赋梁园雪,缓辔闲看华岳莲。

竹简汗青妨约史,缣囊封皂且论边。

三峰洞穴多灵药,莫便抛官去学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刚刚在谏官署任职满一年就被调任,接到命令就立刻前往秦川。
拿起笔来写文章,不再厌烦梁园的冬雪,悠闲地骑马欣赏华山的莲花。
繁重的史书工作阻碍了阅读竹简,暂且放下,讨论边境的事务。
听说三峰洞穴中藏有许多灵药,但不要轻易放弃官职去学仙道。

注释

才闻:刚听说。
满岁迁:任职满一年后调动。
分符:接到任命。
入秦川:前往秦川。
援毫:提笔。
厌赋:厌倦写作。
梁园雪:梁园的冬景。
华岳莲:华山的莲花。
竹简:古代书写材料。
汗青:指史书。
妨约史:妨碍阅读史书。
封皂:封存边事文书。
论边:讨论边境事务。
灵药:传说中的仙药。
抛官:放弃官职。
学仙:修仙求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史馆高司谏绅知华州》。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辞官赴任感怀之情的诗句。

“谏署才闻满岁迁,分符便见入秦川。”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刚刚听说自己即将调动至新岗位,而这次调动带来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要进入秦川地区。这里的“谏署”指的是官府的审理部门,“满岁迁”则意味着期满后的一种职务变动。诗人通过“分符”一词,传达了即将启程之意,而“入秦川”则具体指出了赴任的目的地。

“援毫厌赋梁园雪,缓辔闲看华岳莲。” 这两句中,“援毫厌赋”表明诗人在提笔作文,可能是在路上所写。这里的“梁园雪”和“华岳莲”都是实指,但也富有象征意义,分别暗示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自然山水之美的欣赏。

“竹简汗青妨约史,缣囊封皂且论边。” 这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在路上阅读历史文献,同时也在思考边疆事务。这里的“竹简”是古代书写材料,而“汗青”则形容这些材料因长时间保存而显得苍老和湿润。诗人通过这种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知识的尊重以及对于即将到来的职责的准备。

“缣囊封皂且论边”一句中,“缣囊”指的是盛放书信或文件的袋子,而“封皂”则意味着这些文件是密封的,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待处理事务的认真态度。

“三峰洞穴多灵药,莫便抛官去学仙。”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表达。诗人提到了华山(华岳)的神秘之处——“三峰洞穴”,这里有许多传说中的灵药。最后,“莫便抛官去学仙”一句,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放弃功名利禄、追求超脱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还透露了他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和职责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史馆盛学士以诗相贺因而答之

前年出守缙云城,曾枉骊歌慰远行。

今日代言青锁闼,又披郢唱见深情。

侧聆九奏都忘味,连得双金自满籯。

红药阶前试吟嚼,胸中鄙吝一时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叶生归缙云

出门西望长安笑,抱璞来求善价沽。

惟罄囊装买群籍,不持刺字谒当涂。

鲈鱼渐熟思归切,羊酪初尝得味无。

送子东还重销黯,我曾三载守仙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叶秘书温知蜀州江原县

秘省丞郎出字人,锦江偏好濯缨尘。

酒垆千古风流地,花县三年烂漫春。

白羽豫州慵草檄,青天蜀道厌摧轮。

巴猿杜魄惊乡梦,莫遣霜华鬓畔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司农栾少卿知洪州

大农搜粟汉名卿,千里江西拥旆旌。

腰下金龟三品绶,手中铜虎八州兵。

属鞬牧伯趋庭见,骑竹儿童塞路迎。

洪井主人今重士,肯教悬榻有尘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