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其一)

老子谁知密度关,却支筇杖访荒园。

故应我辈钟情别,佳话真堪诏子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无人知晓老子的深意在哪里,他却拄着竹杖去探访荒废的花园。
看来我们这样的痴情者与众不同,美好的故事确实值得后世子孙传颂。

注释

老子:指古代哲学家老子,这里泛指有智慧的长者。
谁知:谁知道。
密度关:比喻深奥的道理或不易理解之处。
却:转折,表示出乎意料。
支筇杖:拄着竹杖。
访:访问,探访。
荒园:荒废的园林,象征隐居或遗忘之地。
故应:所以应当。
我辈:我们这些人。
钟情别:特别钟爱,与众不同。
佳话:美好的传说或故事。
真堪:确实值得。
诏子孙:告诫或启发后代子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所作,名为《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老子谁知密度关”,这里的“老子”并非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而是自谦之词,用来形容诗人自己。"密度关"可能是一个隐秘幽深的地方,通过这个地名,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尘嚣、隐逸生活的向往。

“却支筇杖访荒园”,诗人手持竹杖,去探访那些被遗忘的荒凉园林。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

“故应我辈钟情别”,"故应"表明这是基于过去的缘由,而"我辈"指代自己和同辈之人,"钟情"则是深切的情感。诗人在此强调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于告别时刻的不舍。

“佳话真堪诏子孙”,这句话表达了希望将这些美好的记忆、故事传承给后代,成为可以教育子孙的话语。

整首诗流露出一股淡泊明志的情怀,同时也充满了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其二)

撩我归心更欲归,绿英已是换红菲。

分明不似高空鸟,无弋无矰到处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其六)

愁来只是向无何,浮圣沈贤共一波。

若见江南烟钓侣,寄言好与晒渔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其三)

鹊绊晴丝柳絮乾,金沙玉李斗开颜。

此时此景此中意,付与仙翁一饷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其四)

酴醾万玉吐幽香,芍药千红护绿裳。

好景只供人借看,寻思百计是归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