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华翥的《垂虹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中以“何人拔起苍山根,挟来压住江流奔”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垂虹桥的雄伟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二三百尺断虹影,六十二湾清月痕”,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桥梁的长度与弯曲之美,以及夜晚月光下的宁静与美丽。
“玉阑雨过翠苔滑,石洞舟行清水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桥梁周围的自然景观,雨后的玉栏杆上覆盖着翠绿的苔藓,显得格外滑润;而石洞中的小舟在清澈的水中缓缓前行,水面上似乎没有一丝波纹,呈现出一种静谧和谐的美。
最后,“几欲临风又题柱,恐惊司马未招魂”则表达了诗人对垂虹桥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过往历史人物的怀念。诗人想要靠近这座桥,却担心自己的行为会打扰到桥下可能存在的灵魂,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整体而言,《垂虹桥》不仅赞美了桥梁的壮观与美丽,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