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去华提干夏日杂兴七首(其一)

老子轩冕总相忘,归办芙蓉制作裳。

多少隐沦天下士,无人知我亦何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老子已经看淡了世俗的官位和礼服,
回家专心制作芙蓉花的衣物。

注释

老子: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李耳,这里泛指超脱世俗的人。
轩冕:古代贵族所乘车乘的冕旒,象征尊贵的地位。
相忘:忘记,不放在心上。
芙蓉:荷花的别称,象征高洁。
制作:亲手制造。
裳:古人的下衣,这里指衣物。
天下士:指隐居不仕或有高尚品德的人。
无人知:没有人知道。
亦何伤:又有什么关系,不值得在意。

鉴赏

此诗乃宋代诗人苏轼(苏泂)之作,名为《次韵赵去华提干夏日杂兴七首其一》。诗中意境超脱,语言简练,透露出诗人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老子轩冕总相忘”,此句借用道家老子的高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忘和超越。"轩冕"指的是古代帝王的车盖,这里比喻为尊贵的象征,而“总相忘”则是说这些尊贵都不再被记挂。

“归办芙蓉制作裳”,此句描绘诗人归隐田园,亲手采摘芙蓉花来编织衣物的平淡生活。"芙蓉"即荷花,这里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作裳"则是指用这些自然之物制作衣物,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自给自足。

“多少隐沦天下士”,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为世人所知、埋没在世间的贤才感到惋惜。"隐沦"意指隐藏或埋没,"天下士"则是泛指有才能的人。

“无人知我亦何伤”,此句流露出诗人对名利世界的淡然,他不求被人知晓,即便如此,也没有任何损失或伤害。这里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之物的亲近和生活的平实,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珍视。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77)

苏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颍叟弟耕堂杂兴六首(其六)

珍重新来十绝诗,末章砥柱不能移。

因思唐代诸公子,故少撞钟得意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颍叟弟耕堂杂兴六首(其五)

已芸何似与人芸,水旱螟蝗不可闻。

必欲糠粞饱鸡鹜,明年余作劝农文。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次韵颍叟弟耕堂杂兴六首(其四)

莫怪庞公不入城,都缘无事可牵萦。

客来遇酒饮何害,客去投床梦亦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次韵颍叟弟耕堂杂兴六首(其三)

吴蜀归来兴寄遐,天将清气与贫家。

双双蝶舞宜男草,个个蜂衔附子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