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农人在田间劳作的场景,特别是簸扬谷物的过程。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人对劳动的尊重与敬畏,以及他们面对自然与生活的坚韧态度。
“朝来风色好”,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的美好,预示着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箕宿应维南”,以星象暗示农时,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顺应。
“敢惜翻飞力,宁教糠秕参”,表达了农人不畏辛劳,勇于付出的精神。他们不怕耗费体力,即使在簸扬谷物时,也要确保每一粒谷物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即便是糠秕也不放过,展现出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与执着。
“干圆输县吏,狼藉戒童男”,这两句描绘了农人将收获的粮食上缴官府的情景,同时提醒孩子们要懂得节俭与尊重劳动。这里既有对官府赋税制度的无奈,也蕴含着对后辈教育的深意,强调了勤俭持家的重要性。
“得免催租负,方无俯仰惭”,最后两句表达了农人希望避免因欠租而遭受责罚的心愿,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不易的感慨。他们渴望通过辛勤劳动,不仅能够维持生计,还能获得社会的公正对待,体现了底层人民对于尊严和平等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农人在艰苦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劳动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