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寄所作的《初闻蝉次崔闇修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初次听到远处蝉鸣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蝉鸣带来的独特感受。
首句“去夏寥天阁”,以“寥天阁”象征夏季的空旷与宁静,暗示蝉鸣的背景。接着,“终朝傍我鸣”描绘了蝉在整个白天陪伴着诗人的场景,营造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氛围。
“如何数千里,又送两三声”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蝉鸣虽来自遥远之地,却能清晰地传入耳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远方事物的敏感感知。
“乍响音能妙,忽闻心一清”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妙”字形容蝉鸣的美妙,以及“心一清”表达听者内心的纯净与宁静,体现了自然之声对人心灵的洗涤作用。
最后,“物情殊自惜,客耳不曾盈”两句,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蝉鸣的珍惜之情,并暗示自己作为“客”的身份,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闻蝉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对人内心的影响,以及诗人对这种美好体验的珍视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