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的《读史述》系列之五,主题围绕伍员(即伍子胥)的故事展开。伍员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因受到陷害而逃亡,最终投奔了楚国,却得知楚王是自己的仇人,于是设计让楚国陷入困境。
诗中首句“楚臣报楚怨”点明了伍员对楚国的报复之心,接着“楚人心胆寒”描绘出楚国君臣内心的恐惧。随后,“但当收谗夫,菹醢流馀脔”表达了伍员清除奸佞的决心,意在除去那些误导楚王的人,避免更多无辜者受害。
“断棺笞故主,倒行剧无端”描述了伍员对楚王的报复手段,包括毁坏楚王的棺木和鞭打楚王的遗体,这种行为极其残忍且不合常理。“长蛇栖郢宫,举国发冲冠”则形象地描绘了楚国的混乱局面,如同一条巨蛇盘踞在郢都,使得整个国家陷入恐慌。
最后,“秦庭七日哭,安得不悲酸”引用了伍员在秦庭为父兄报仇后七日哭泣的典故,表达了对伍员悲壮命运的同情与感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历史人物伍员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复仇之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