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化十五首(其五)

一原风俗异衣裘,流落来从绵上州。

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原本这里的风俗奇特,穿着皮毛服装的人们从绵上州流浪而来。
还未到清明节就已经禁止烟火,他们在桑树下系绳子,寄托思念千年之久。

注释

风俗:当地的传统文化或习惯。
衣裘:指古代的皮毛衣物。
绵上州:地名,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个地区。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禁火:在清明节前停止燃烧烟火。
桑下:指桑树下,可能有特定的文化象征意义。
系千秋:寓意长久的思念或纪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庭坚在绵上州所见的当地风俗。首句“一原风俗异衣裘”暗示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与他所习惯的有所不同,可能是指服饰或生活习惯的独特。接着,“流落来从绵上州”表达了诗人自己漂泊至此的境况,流露出淡淡的离愁。

后两句“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则具体描绘了当地的习俗。清明时节通常有禁火的习俗,但这里提前实行,可能是为了某种特殊的原因或仪式。而“还依桑下系千秋”则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农事活动,如在桑树下进行的某种长期的民间传统,可能与蚕桑文化有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风俗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绵上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气息,同时也寓含了诗人自身的漂泊之感和对当地文化的观察与思考。黄庭坚的笔触简洁而富有深意,体现了宋诗的韵味。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观化十五首(其四)

风烟漠漠半阴晴,人道春归不见形。

嫩草已侵水面绿,平芜还破烧痕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观化十五首(其三)

山回路转水深深,欲问津头谷鸟吟。

隔岸野花随意发,小蹊犹忆去年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观化十五首(其二)

生涯萧洒似吾庐,人在青山远近居。

泉响风摇苍玉佩,月高云插水晶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观化十五首(其一)

柳外花中百鸟喧,相媒相和隔春烟。

黄昏寂寞无言语,恰似人归锁管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