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纪行十首.石围峰

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

叠嶂入云多,孤峰去人远。

夤缘不可到,苍翠空在眼。

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形式: 古风

翻译

前方的山峦披着秋意,我独自走向傍晚的秋江。
层层叠嶂直插云霄,孤独的山峰离人越来越远。
山路蜿蜒难抵达,苍翠的景色只能眼望。
我在渡口向渔夫询问,打听通往桃花源的小路究竟有多深。

注释

前山:指代前面的山脉。
秋色:秋天的景色,可能指落叶或秋意。
独往:独自前往。
晚:傍晚时分。
叠嶂:重叠的山峰。
入云多:插入云层很多,形容山高。
孤峰:单独的山峰。
去人远:距离人很远。
夤缘:顺着山势蜿蜒。
不可到:难以到达。
空在眼:只能在眼前看到。
渡口:河流的渡口。
渔家:打渔的人家。
桃源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之路。
深浅:道路的深度或复杂程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景象,诗人独自前往秋江之晚,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孤寂。前两句“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设置了整首诗的基调,秋色的山峦在眼前展开,而诗人则是独自一人在这个季节行走于秋江之畔,显得有些落寞和孤单。

接下来的“叠嶂入云多,孤峰去人远”进一步描绘了山的高峻与遥远,叠嶂即层层叠叠的山峦,它们似乎连着天际,而孤峰则是指那些独立于众山之外,高耸入云的人迹罕至的地方。

“夤缘不可到,苍翠空在眼”中的“夤缘”是一种曲折延绵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于那遥远且无法抵达之处的向往,而“苍翠空在眼”则是说那些美丽的景色只是停留在诗人的视线中,带有一丝无奈和渴望。

最后两句“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好奇和探索。在渡口,诗人询问渔家关于桃源之路的深浅,这里的“桃源”象征着一个遥远而美好的地方,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秋色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超脱现实、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怀。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湘中纪行十首.花石潭

江枫日摇落,转爱寒潭静。

水色淡如空,山光复相映。

人闲流更慢,鱼戏波难定。

楚客往来多,偏知白鸥性。

形式: 古风

湘中纪行十首.秋云岭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

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

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形式: 古风

湘中纪行十首.浮石濑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

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

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湘中纪行十首.横龙渡

空传古岸下,曾见蛟龙去。

秋水晚沈沈,犹疑在深处。

乱声沙上石,倒影云中树。

独见一扁舟,樵人往来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