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其十)

老守最忧农,往来思虑忡。

半时半刻里,一饭一茶中。饥溺真犹己,恫■在厥躬。

天高元听下,一念岂难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在《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系列中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一位官员对农业的深切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首句“老守最忧农”,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忧虑的对象——农业。作为一位长期驻守地方的官员,他深知农业对于国家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性,因此对农业的兴衰忧心忡忡。

接下来的“往来思虑忡”描绘了诗人频繁地在田间地头、百姓家中穿梭,思考着如何解决农业问题和改善民生,内心充满了忧虑与责任感。

“半时半刻里,一饭一茶中”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时刻不忘职责,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餐一饮之间,也牵挂着农田的收成和百姓的温饱。

“饥溺真犹己,恫■在厥躬”表达了诗人将民众的饥寒交迫视为自己的责任,体现了深厚的民本思想和强烈的使命感。

最后,“天高元听下,一念岂难通”寄托了诗人对上天的祈求,希望自己的诚心能够被上天听见,得到理解和支持,从而实现改善农业和民生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农业和民生的高度关注以及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水西村

又过江头黯淡时,野梅初见雪前枝。

水霞错落书秦篆,烟树凄迷画楚辞。

山店灯残人亦睡,寒洲月上雁先知。

自题秋叶寻前梦,薄酒残蔬当夕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夕湖上

云边雁影半浮沉,一片征帆万里心。

水月光涵疑雪夜,小舟乘兴欲山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猗澜即事

雨馀涨水欲浮空,云影中间著钓筒。

小棹轻舟往来急,古槐斜日嫩荷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与程右史论诗道

我尝论诗始,其道最希夷。

神工裂浑沌,声音相雄雌。

物理何钜细,人性无妍媸。

当其天真发,各鸣志所之。

斯民朴未散,粹如玉不疵。

老稚壤衢日,君臣赓歌时。

下逮雅颂作,间列民风熙。

怡愉且密勿,和厚无浇漓。

固经圣人择,要匪古义亏。

屈宋变赋体,苏李五字诗。

七字追迅电,陶谢萦寒漪。

虽各骋逸思,犹如观尊彝。

但有奇古意,了非斧凿姿。

伤心玉台后,巧丽争纷披。

雕锼以为工,叫噪以为奇。

诗乃一技尔,那复古道为。

有唐李与杜,切切哀其衰。

稍欲复古作,便觉骚些遗。

后人好异论,咸酸各行私。

白以诡见斥,甫以朴见嗤。

那知托奥妙,中有真趣怡。

昧昧作者流,行行信且疑。

我尝任胸臆,谓自唐无诗。

山川或登览,朋友或聚离。

颇以悲喜意,吐作蹇复辞。

岂有肩古作,聊欲支倾攲。

子云不可待,赏者又复谁。

所以拜坛下,傥令佐鼓旗。

庶几皇甫谧,犹能知左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