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其七)

谁问山河转,山河转向谁?

圆通无两畔,法性本无归。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景岑所作的《偈》系列之一,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探讨了宇宙与个体、存在与非存在的深刻哲学问题。

“谁问山河转,山河转向谁?”这两句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对自然与宇宙变迁的思考。山河的流转,似乎在向我们提问,但又似乎没有明确的对象。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意识联系起来,暗示着宇宙的变化并非孤立于人类之外,而是与人类的感知和理解紧密相连。

“圆通无两畔,法性本无归。”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宇宙本质的探索。"圆通"意味着万物之间的和谐与统一,没有对立的边界。“无两畔”则强调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境界,即不存在绝对的对立面或界限。"法性"在这里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规律,而“本无归”则表达了这种本质或规律本身并无归宿,它存在于一切之中,却又超越了一切。这句诗揭示了宇宙法则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以及人类对于宇宙真理追求的无限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了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反思。它不仅是一首哲学诗,也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在思考中寻求自我与宇宙的和谐共存之道。

收录诗词(19)

景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其八)

碍处无墙壁,通处勿虚空。

若能如是解,心色本来同。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偈(其九)

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

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身。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其十)

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

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殊佛面?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偈(其十一)

不识金刚体,却唤作缘生。

十方真寂灭,谁在复谁行。

形式: 偈颂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