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鸥台

此心久已灰,入鸟无惊猜。

轻鸥翔集处,邀我相徘徊。

方圆十丈许,疑是天所开。

锵金两滩濑,簪玉千崔嵬。

耳目肝肺中,何由着纤埃。

鸥虽不解饮,屡舞劝我杯。

清狂与酒狂,似此知几回。

我归有日矣,鸥飞安在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鸥鸟之间和谐共处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亲近。诗中“此心久已灰,入鸟无惊猜”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不再为世俗之事所扰,与自然界的生灵和谐相处。接着,“轻鸥翔集处,邀我相徘徊”描绘了鸥鸟在水边飞翔、聚集的景象,它们似乎在邀请诗人一同欣赏这美丽的自然风光。

“方圆十丈许,疑是天所开”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这片水域之大,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之开凿的一般,充满了神秘与壮丽。接下来的“锵金两滩濑,簪玉千崔嵬”运用比喻,将水流的声音比作金石的敲击声,将山峰比作镶嵌在头上的玉簪,形象地描绘了水边和山峦的壮观景色。

“耳目肝肺中,何由着纤埃”表达了诗人在这片纯净自然中的感受,无论是耳朵听到的声音、眼睛看到的画面,还是内心的感受,都无比纯净,没有一丝尘埃。最后,“鸥虽不解饮,屡舞劝我杯”写出了鸥鸟虽然不懂饮酒,却多次跳舞来劝说诗人饮酒,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无间。

“清狂与酒狂,似此知几回”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共醉的快乐,这种清狂与酒狂的体验,或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能体会得到。“我归有日矣,鸥飞安在哉”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感慨,虽然知道有一天会离开这里,但鸥鸟是否还会在这里等待他的归来,引发了深深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读颐卦

灵龟不语亦不食,深之又深乃其息。

清泠渊中能事毕,天长地久无终极。

朵颐自朵非自得,何暇外观惟汝即。

吾言易行休更惑,抱一故为天下式。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九日对菊

不雨江亦乾,草木翳尘土。

重阳到眼前,菊蕊犹未吐。

邻家一株来,高才尺四五。

种之小庭中,亦自足风矩。

摘叶以当花,茱萸可为伍。

泛我流霞杯,喜色动眉宇。

颓然逍遥游,妙处有谁睹。

渊明何人斯,东篱傲今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道乡歌

要识道乡去处,只在微尘里许。

不立四至封疆,不问二仪寒暑。

日月常放光明,鸟兽率同歌舞。

其俗无举无非,其民无喜无怒。

别是一种乾坤,全异九州风土。

师旷倾耳莫闻,离娄拭目莫睹。

谁知有个冥蒙,踏着从来门户。

入也不动脚跟,居也不记年所。

行住坐卧虚徐,色声香味愚鲁。

偶然成矩成规,未尝为鼠为虎。

任他卜度纵横,迥脱机关取与。

人间天上无明,可谓自今自古。

形式: 六言诗

梦臣惠潘谷墨(其一)

老潘飞蹑烟霞去,墨宝流传能几许。

尚方犹以比庭圭,况复人间故人处。

夫君好事追前贤,巾袭深藏二十年。

雨旸燥湿莫知数,毕竟挺然金石坚。

一朝酒发南箕舌,信在言前可中辍。

有如印弄掌握间,棱角虽刓终一决。

著书天禄垂无期,云将掉头吾弗知。

但欣厚意厚若此,来仙阁上信双眉。

我有歙州韫玉石,琢成高秋远天碧。

平时长自水流珠,未省呼童助涓滴。

我有常州饱霜毫,千钱一管价不高。

真行隶草字百万,劲锋凛凛方遒豪。

绛人陈元乃其伍,相得欢甚谁能禦。

心灰缘此亦复然,和我精神动寰宇。

便涤砚,便操笔,便启轩窗磨此墨。

敲冰佳纸适及门,罗列千张耀晴日。

也吟诗,也作文,也把黄庭模右军。

并包万类入方寸,倏忽变化生乾坤。

君不见老子绝学故能学,君不见孔子捐书故能书。

因君起我书且学,我书且学孔老俱。

孔老俱,竟何如,写我长句酬勤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