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祖月上人

月公别我浮三峡,欲往南中求大法。

此行初为梅州老,过岭障烟恐难狎。

挂帆且指古鄱阳,骥子凤雏亦称甲。

十年故人我尚记,平视诸方气尝压。

玉剑无声血千里,肯就铜盘后先歃。

相从学道须究竟,半字落耳汗沾洽。

宗师语言岂不佳,世间传写空盈夹。

归来趺坐举其要,莫话衡庐与苕霅。

形式: 古风 押[洽]韵

翻译

月亮送我漂泊过三峡,他要去南方寻找佛法深奥。
这次旅程起初是为了拜访梅州的老友,翻越山岭时烟雾弥漫,恐怕难以亲近。
扬帆前行,暂且指向古老的鄱阳湖,骏马和凤凰般的弟子也堪称佼佼者。
十年的老朋友我还记得,他们目光平和,气场强大。
我的宝剑虽无声,却能斩断千里血仇,是否愿意在铜盘前先行盟誓?
跟随大师学习,必须追求彻底领悟,哪怕只听一字,也会汗湿衣襟。
大师的话语确实精妙,但世间流传的文字却空洞无物。
回来后静坐冥想,提炼核心要义,不要提起衡山庐山和苕霅的事。

注释

月公:对月亮的敬称。
浮三峡:顺流而下,经过三峡。
大法:佛教中的高深教义。
梅州:地名,在广东。
玉剑:象征锐利的智慧或决心。
铜盘:古代盟誓时用的器物。
究竟:佛教术语,指彻底领悟。
衡庐:衡山和庐山,均为名山。
苕霅:浙江的地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灼的作品,名为《送祖月上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们追求道法的支持与期待。

"月公别我浮三峡,欲往南中求大法。" 开篇即描绘出一幅壮丽景象,月光下的水波荡漾,诗人朋友要远行到南中去寻找更高深的道法。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表达了朋友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

"此行初为梅州老,过岭障烟恐难狎。" 这里的“梅州老”可能指的是朋友在这次旅行中将会遇到的长者或是对朋友的一种尊称。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旅途中可能遭遇困难的担忧。

"挂帆且指古鄱阳,骥子凤雏亦称甲。" 这两句通过挂起帆船、指向古代美丽传说的鄱阳湖,以及形容骥子(才俊之士)和凤雏(英才之称)的比喻,表达了对朋友才能的赞赏和期望。

"十年故人我尚记,平视诸方气尝压。" 十年旧友的深情厚谊在诗人心中依然如新,这里的“平视”意味着平等对待一切,而“气尝压”则可能是指诗人对于那些曾经给予压力或挑战的人和事仍保持着尊重之意。

"玉剑无声血千里,肯就铜盘后先歃。" 玉剑作为洁净、高贵的象征,这里的“无声”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而“血千里”则可能是对朋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的一种比喻。最后两字“先歃”,则像是诗人对朋友即将开始的新旅程表示祝福。

"相从学道须究竟,半字落耳汗沾洽。" 这里“相从”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深厚,他们一起学习道法,追求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究竟”意味着要把这条道路走到底,而“半字落耳汗沾洽”则形容朋友传授知识时的认真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

"宗师语言岂不佳,世间传写空盈夹。" 宗师的教诲是美好的,但在诗人看来,这些教诲在世间的流传中往往被误解或曲解。

"归来趺坐举其要,莫话衡庐与苕霅。" 这最后两句表达了当朋友归来之时,应该静心领悟所学到的精髓,而不是去关注那些世俗的名利和地位。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友谊的深情表达,更有对精神追求的高洁期望,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度和思想高度。

收录诗词(218)

王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祖道师赴长江

山林与城市,何地非隐沦。

子意亦易败,径投寂寞滨。

楞严有奥章,试为识者陈。

归思落烟艇,尚及秋风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胡康老(其一)

胡公起三晋,才如山河雄。

弊裘走上都,气压洛与嵩。

岂无济时策,入对明光宫。

战尘一飘荡,只影随疏蓬。

虎符静为治,使节凛生风。

所出毫末耳,照眼惊儿童。

朅来堕闲冷,玉匣藏霜锋。

忽买巫峡舟,飘飘指吴中。

遥知迁擢近,黼座思夔龙。

他时卧华省,清梦来巴邛。

形式: 古风

送胡康老(其二)

北人事鞍马,笑誇太行高。

岂知相风色,孤帆寄江涛。

雄图搅方寸,不惮舟师劳。

一见武功天,腾踏当有遭。

皇纲馀丝发,海宇半弓刀。

谁人念恢复,此事付英髦。

莼羹伴鲈脍,酒船载蟹螯。

何如啖羊酪,春醅泼蒲萄。

愿言云路稳,勿使闲豹韬。

功成傥乞身,故园剪蓬蒿。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送普州守

宁可钝如槌,不可曲如钩。

毛铢夸争夺,所丧乃山丘。

向谁巧相中,机阱险且幽。

十年弹指顷,死骨埋荒陬。

细看天定后,人力岂易谋。

一洗谤书毒,近乡仍典州。

惟此诗书窟,俗比鲁与邹。

老手亦何事,坐啸群吏休。

政成有异等,时至或封侯。

期公如铁山,屹立千万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