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汉逸人传二首(其一)

子陵没已久,读史思其贤。

谁谓颍阳人,千秋如比肩。

尝闻汉皇帝,曾是旷周旋。

名位苟无心,对君犹可眠。

东过富春渚,乐此佳山川。

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烟。

钓时如有待,钓罢应忘筌。

生事在林壑,悠悠经暮年。

于今七里濑,遗迹尚依然。

高台竟寂寞,流水空潺湲。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严光已经去世很久,阅读史书时会想起他的贤德。
谁还能说颖阳人,千年后的名声能相提并论。
我曾听说汉朝的皇帝,也曾与他有过深厚的交往。
如果对名利无欲,即使面对君王也能安然入睡。
向东经过富春江边,他喜爱那里的山水之美。
夜晚睡在松下月光中,早晨醒来欣赏江面的烟雾。
垂钓时仿佛有所期待,但钓鱼结束后便忘了捕鱼的工具。
他的生活融入了山林,岁月悠悠直到晚年。
如今在七里濑,他的遗迹仍然清晰可见。
高高的台阁显得空寂,只有流水声潺潺作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作品,名为《读后汉逸人传二首 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怀古情怀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子陵没已久,读史思其贤。谁谓颍阳人,千秋如比肩。"

这里诗人提到的是西汉末年的隐士、孝廉名臣阮籍,他在颍水之滨(今河南登封)筑室而居,世称“子陵”。诗人读史书时,对这位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怀念不已,认为他与古代圣贤相比毫不逊色。

"尝闻汉皇帝,曾是旷周旋。名位苟无心,对君犹可眠。"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和名誉的超然态度。汉高祖刘邦曾在野外打猎时不受儒家礼教束缚,这种行为反映出他对传统礼节的超越和对权位无心之态。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

"东过富春渚,乐此佳山川。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烟。"

这里描绘了诗人游历中的景象和情感。他途经富春渚(今浙江杭州附近)时,对这片美丽的山水怀有一份喜悦之情。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夜宿松林下赏月,早晨眺望江上烟雾,诗人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

"钓时如有待,钓罢应忘筌。生事在林壑,悠悠经暮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隐逸生活态度。他在钓鱼时仿佛等待着什么,但钓罢之后便应忘记那些烦恼。诗人认为人生的重要事情应当发生在自然的山谷之间,而这种平淡安适的生活方式是他悠然自得地度过暮年的秘诀。

"于今七里濑,遗迹尚依然。高台竟寂寞,流水空潺湲。"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了七里濑(古地名),这里的遗迹应该是指历史上某些人物或事件留下的痕迹。这座高台因无人问津而显得寂寞,而那流水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崇尚高洁的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40)

张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 字:正言
  • 籍贯:河内(今河南沁阳市)

相关古诗词

读后汉逸人传二首(其二)

庞公南郡人,家在襄阳里。

何处偏来往,襄阳东陂是。

誓将业田种,终得保妻子。

何言二千石,乃欲劝吾仕。

鹳鹊巢茂林,鼋鼍穴深水。

万物从所欲,吾心亦如此。

不见鹿门山,朝朝白云起。

采药复采樵,优游终暮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寄李侍御

柱下闻周史,书中慰越吟。

近看三岁字,遥见百年心。

价以吹嘘长,恩从顾盼深。

不栽桃李树,何日得成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湖上对酒行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

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主人有黍百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公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形式: 古风

题长安壁主人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