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的《吊杨尚书哭子未几复鼓盆》,通过哀悼杨尚书之子的去世,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逝者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生命短暂与永恒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寿域富万汇,楚楚惟灵椿”,开篇即以“寿域”形容广阔的世界,而“灵椿”则象征着长寿与尊贵,暗示杨尚书之子虽早逝,但其形象依然在人们心中如灵椿般高洁美好。
“彭固不可侪,聃亦虞遘迍”,这里引用了古代两位长寿的神话人物彭祖和老子(聃),表达了对杨尚书之子生命短暂的惋惜,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
“天高杳难问,请以意自陈”,诗人感叹于生命的奥秘难以探求,只能通过内心的感受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大年岂知止,小知宁无赢”,这两句对比了大与小的知识界限,暗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与有限认知之间的冲突,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况夫朝有闻,幻变可得婴”,诗人进一步探讨了生命的瞬息万变,即使在短暂的一生中也能有所成就,强调了生命的宝贵和价值。
“君家老孟光,及与膝上英”,这里引用了孟光的故事,赞美杨尚书家庭的和谐与美满,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的肯定。
“洞窥天地先,一视蜾与蛉”,诗人以“洞窥天地”形容杨尚书之子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将他与蜾蠃(一种昆虫)和蛉(另一种昆虫)并提,寓意其智慧与洞察力如同昆虫般敏锐。
“居然因其小,其余赞经纶”,尽管杨尚书之子的生命短暂,但他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仍然值得赞扬,体现了对逝者价值的认可。
“青青脩梧枝,尚有五色翎”,以梧桐树的青翠和五彩的羽毛象征杨尚书之子的生命虽短,但其精神和影响如同梧桐树一般长久存在。
“相参星辰履,共为黄河清”,最后两句将杨尚书之子与星辰并列,与黄河的清澈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逝者高尚品质和深远影响的赞美,以及对其精神永存的信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通过对杨尚书之子的哀悼,展现了对生命、时间、价值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逝者精神遗产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