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

对面沧浪可濯缨,不思泛舸出春城。

浮沈枌社何人重,俯仰茅檐是事轻。

玉蕊连屏寒徙倚,蒲萄上架月纵横。

江湖老矣无他愿,只欲清阴便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面对着沧浪之水可以洗涤冠缨,不再想乘船出城去游春。
沉浮于乡间社稷有谁看重,低头抬头间茅檐下的生活却显得微不足道。
玉蕊般的花朵连成一片,寒夜里独自徘徊,葡萄藤爬满架子,月光洒落无边。
在江湖中漂泊已久,别无他求,只希望能有一片清凉的树荫就心满意足了。

注释

沧浪:古代江名,这里泛指清澈的江水。
濯缨:古人用来清洗冠缨,象征高洁。
浮沈:沉浮,比喻人生的起落。
枌社:古代农耕社会的聚会场所,象征乡土生活。
玉蕊:形容花朵洁白如玉。
徙倚:徘徊,犹豫不决。
蒲萄:葡萄,这里可能指葡萄藤。
月纵横:月光洒落无边,形容夜晚景色。
江湖:这里指仕途或社会。
清阴:清凉的树荫,象征宁静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情趣。"对面沧浪可濯缨,不思泛舸出春城",表达了诗人面对滔滔江水,只想在岸边轻抚马缰,无心乘船离开春日的城市。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陶醉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浮沈枌社何人重,俯仰茅檐是事轻",则写出了诗人在水边小屋中,观察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于他来说已经变得轻松可喜。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界变迁的接纳。

"玉蕊连屏寒徙倚,蒲萄上架月纵横",此处"玉蕊"比喻窗棂洁净无尘,"连屏"则描绘了窗棂紧闭形成的空间。"寒徙倚"形容诗人在清冷的夜晚倚靠着窗棂,心境宁静。"蒲萄上架月纵横"则是说月光透过屋檐投射在桌案之上,无拘无束。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场景,以及诗人独处时的心境。

"江湖老矣无他愿, 只欲清阴便得成",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只欲清阴便得成",是说只要有清净安宁的环境,就足以让内心得到满足。这两句传递出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漠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挂搭松窝

十年南北走东西,豪气峥嵘老不衰。

快斩妖魔三尺剑,朗吟风月五言诗。

山无福地吾焉往,神有灵丹世不知。

却恐松窝知此意,一丝挂搭去何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春日即事(其一)

久客无人问所须,小窗翻得逐痴愚。

黄昏以后酒三盏,白日之间饭两盂。

谷雨笋茶俱俊美,条风杞菊竞甘腴。

先贤且谓可行乐,况是平生山泽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春日即事(其二)

出门虽是欠陶朱,便使关门亦可居。

物价甚廉常食肉,佣赀极省易钞书。

已安栎社如无用,若比丛林似有馀。

归与未归天上事,只消如此看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春雨寄徐东阳

和州昔有贤从事,今作东阳父母官。

百里望风皆畏易,四郊得雨及时难。

秋成有望米价减,水满不争民业安。

诗句定多公事少,不妨閒写寄人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