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联“二仙何代隐岩阿,涧绿山青长薜萝”以设问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隐居世界,绿涧与青山之间,生长着茂密的薜荔藤蔓,仿佛是古代仙人的栖息之地。颔联“尘世总经桑海变,丹丘长占水云多”对比了世俗世界的变迁与隐逸之地的永恒,丹丘象征着理想的避世之所,水云则寓意着自由与超脱。颈联“天台到拟逢桃实,石室归疑烂斧柯”引用了《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理想之地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尾联“思向此中寻静侣,因牵俗累欲如何”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向往宁静的生活,又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