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谢元汴在十二月十九日与友人薛忠达、蔡介士一同前往东皋观赏桃花,并在途中瞻仰陆丞相墓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首联“崖岛忠魂化海涛,潮州荒墓峙东皋”以壮丽的海浪比喻忠魂的不朽,同时点出潮州荒墓的孤独与坚韧,形象地表达了对历史忠臣的敬仰之情。
颔联“沧瀛落日龙鼍吼,原野秋风禾黍高”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海浪翻滚,龙鼍(传说中的海洋生物)咆哮,田野上秋风吹过,禾黍高耸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机。
颈联“运世半归孔壬坏,古今独见圣贤劳”则转向对社会变迁的感慨,提到世事多变,孔子和周公(孔壬)所建立的秩序可能已有所衰败,但古今圣贤的辛勤努力却始终可见,表达了对传统道德和智慧的尊重与怀念。
尾联“于公不敢称来者,道左无言有笑桃”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示自己不敢自比前贤,但在道旁静观桃花盛开时,内心充满欢愉与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也有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同时融入了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心境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