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药

雪山有药草,可以愈痼疾。

具足大地人,信手便拈得。

拈药施良医,醍醐还自食。

秖贵大地知,先须破悭惑。

施受总由渠,成佛无他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雪山有药草”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佛教思想,探讨了施舍与慈悲的主题。诗中提到雪山上的药草能治愈疾病,象征着佛法能解救众生的苦难。大地之人,即众生,只要心怀慈悲,就能随手获取这种“药草”,即佛法。诗人强调,施药(佛法)给他人,自己也要亲自品尝,即实践佛法,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深意。

接着,诗人提出“大地知”的概念,意指众生内心深处对佛法的渴望和认知,只有破除自私贪婪(悭惑),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施舍与接受都是由个人意愿决定的,而最终成就佛果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实践,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整首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关于慈悲、施舍、自我觉悟和修行成佛的理念,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春闻顿修至丹霞

抗别忽四龄,沈哀先后仆。

高树失慈乌,终恨不成哭。

悬钵毁空中,悲辛怆幽独。

岂无桃李蹊,行行念穷谷。

绻彼谷中人,茕茕夷骨肉。

宁尔独无父,巽坎抗宵夙。

安乐矢同归,穷愁厌相逐。

嗟今世上情,而我怀惭恧。

前路轻冬夏,离忧数往复。

遥遥待归人,弹指未云促。

谁驻丹石昂,谷风摇春木。

形式: 古风

初春怀石鉴栖贤

石人峰下云,长覆石梁水。

石梁潭水淙,分明来梦里。

五老白雪零,五羊红桃美。

红白本同时,山川成遐迩。

引念情复殷,悠悠几千里。

坐起徒为劳,无酒安可恃。

憬然觉何从,形迹百年耳。

多宝塔中人,古今前后履。

蟭螟眉睫间,冥合不自此。

优游溪上林,岂俟观无始。

厌闻世外俦,合离仍贩市。

意气感当时,睽违亦已矣。

死且不可忘,终山有田子。

安得至今日,展像谁当似。

我有夙世习,抱衾中夜起。

忘情卑太上,所钟非所儗。

亭亭百尺楼,极目万山紫。

山外汇重溟,溟深不见底。

揆我怀人心,心孤焉足比。

形式: 古风

喜枯吟还山

不是怨离别,前途非所知。

所忧在吾道,世路安足悲。

冬徂春复暖,杳然无来期。

桃柳覆曲栏,鸟雀鸣繁枝。

对景每独坐,虚堂席毳帏。

童子报归人,未语先解颐。

相见空复情,掩泪恨去时。

丈夫贵肝膈,匪石终难移。

岂无众卉芳,乔松古壑宜。

千尺映危楼,迢迢与世违。

夙志非懒瓒,今昔伤淳漓。

口舌畏异同,长贫托海湄。

怪石丛高林,益励霜雪姿。

形式: 古风

樊长文生日

谷风吹南陌,高树鸣春禽。

晴川迥长薄,户牖临苍岑。

往来者何子,优游松柏阴。

行谊照古道,而无晚近心。

壮年曾一荐,异代守素襟。

每有袁安困,刘龚徒知音。

物情观累卵,白社依东林。

遁世惜微言,恒为斯人任。

今年六十一,设帐远海浔。

道俗庆悬弧,予亦寄微吟。

莫厌山泽癯,年年春木森。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