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六月陪谨斋准轩雅山游西禅超师院以柳诗道人庭宇静分韵约有兴即赋余得庭字时小寐禅床风雨适至遂赋宇字

小憩西禅床,谢绝半日暑。

白云怜倦客,清阴覆停午。

袅袅陂上风,沉沉竹间雨。

幽幽一室虚,昵昵群叶语。

冥搜得奇想,熟寐透淳古。

九衢喧野马,万喙争腐鼠。

谁能大槐根,摆落半柯土。

浮生得今辰,幽期况兹宇。

延缘欲忘归,落日斋堂鼓。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西禅寺稍作休息,避开半天的酷暑。
白云怜惜疲惫的旅人,清凉的树荫覆盖着正午的宁静。
微风吹过山坡,竹林间下着沉闷的雨声。
幽静的室内空旷,树叶们低声细语。
深入思考中获得奇妙的想法,熟睡中体验到淳朴古意。
街头巷尾人声鼎沸,如同野马奔腾,众口纷争如争夺腐鼠。
谁能在大槐树下,摆脱尘世的束缚,哪怕只是一片树枝的土地。
能拥有这样的闲暇时光,身处这幽静之地,实属难得。
我沉浸在这份宁静中,不愿离去,直到夕阳敲响斋堂的鼓声。

注释

西禅床:西禅寺的床榻。
半日暑:半天的炎热。
白云:象征高洁或悠闲。
停午:正午时分。
冥搜:深入思索。
熟寐:熟睡。
九衢:繁华街道。
野马:形容人声嘈杂。
腐鼠:比喻琐碎之事。
大槐根:隐喻超脱尘世。
幽期:幽静的约会或心境。
斋堂鼓:寺庙里的斋饭钟声。

鉴赏

这首宋代黎廷瑞的诗描绘了诗人午后在西禅寺短暂休息的情景。他躺在凉爽的禅床上,避开炎炎夏日的暑气,感受到白云的怜悯和清荫的庇护。微风吹过山坡,竹林间细雨沉沉,营造出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诗人沉浸在自然的幽静中,思绪飘忽,灵感涌现,体验到一种淳朴而古老的意境。

他将城市的喧嚣与野外的纷扰比喻为“九衢喧野马,万喙争腐鼠”,表达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人向往如大槐树般超脱,能摆脱世俗的束缚,享受这份难得的幽静时光。他感到今日的闲暇时光尤为珍贵,置身于这样的禅院之中,更是加深了他的幽居之乐。

最后,诗人沉浸在这份宁静中,不愿离去,直到夕阳西下,斋堂的鼓声响起,才提醒他该回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浮华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庚寅秋病得语不复诠次名曰感怀(其一)

炎夏忽已变,西风飘然秋。

亲友日已远,坐感岁月遒。

登高明不见,涕泗滂沱流。

天高雁未来,落日空悠悠。

愿为西北云,万里从之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庚寅秋病得语不复诠次名曰感怀(其二)

祖龙制八极,法令如乱麻。

儒冠委秋山,王燄明朝霞。

所以武陵人,入山种桃花。

如何东陵侯,苟此旦暮华。

堂堂炎汉叟,却种青门瓜。

舒卷迷大运,千古为悲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忠烈侯酷好山水作葬书以行于世元翁其族子传其书侍父仕赣上尽得杨氏术凡谈阴阳家者见之辄屈膝余闻其论洒洒然起忘倦矣夫既谓之地理理非儒不精元翁儒者精于理固宜为赋

英英太极翁,器明吴楚甲。

驰辂使沙漠,杖钺帅巴峡。

南瞻岭表缩,东睨溟涨狭。

林居念环辙,简脱卑藏筴。

夫君玉树彦,同祖宝剑匣。

六籍既淹通,异闻更博洽。

姬公卜宅洛,成后鼎定郏。

理也匪荒唐,古氓遗检柙。

支分景纯书,嫡出杨氏法。

苍苍郁孤台,仙枝竹林插。

芳春适游衍,千金日娱狎。

厚坤行万龙,立特飞次夹。

幽幽何绵绵,意脉能擢掐。

神文遂尔授,玄镐了然胠。

俗师守橐囊,群喙闹凫鸭。

青霄孤鹤唳,未吐气先压。

蹇予少狂走,黄尘满乌帢。

山川子长笔,天地伯伦锸。

某丘可以老,白石盟愿歃。

祝君昌兹术,四海救贫乏。

形式: 古风 押[洽]韵

松风

流水渡涧秋泠泠,怒涛拍天风雨惊。

鸾锵鹤唳翻青冥,龙吟虎啸愁太阴。

连山遍野流空明,飘飘音乐张洞庭。

弹璈鼓簧吹雪笙,拊石击磬作天钧。

忽然昭文不鼓琴,幽幽又作吟风筝。

问童何如睡不应,起视月落天河倾。

乃知虚皇集万灵,风伯起舞苍穹伶。

世间郑卫聊足听,久笑舞此蓬莱音。

传伯技痒不可禁,篝灯起诵离骚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