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题(其二)

秋老江濒漾夕空,萧萧枫叶挂疏红。

那知三泖清秋思,偏寄芦花一寺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江边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思考。首句“秋老江濒漾夕空”,以“秋老”点明季节,渲染出一种时间流逝、万物凋零的氛围;“江濒漾夕空”则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出江面在夕阳映照下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意境。

次句“萧萧枫叶挂疏红”,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意象。枫叶的“萧萧”声,不仅描绘了风吹过树叶时的声响,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寥。而“疏红”则形象地表现了枫叶在秋风中逐渐褪色,仅留下几点残红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含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后两句“那知三泖清秋思,偏寄芦花一寺中”,将视角转向内心的情感世界。三泖,泛指江南水乡的湖泊,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之地。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宁静之中,诗人的思绪却无法平静,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将对清秋的思念寄托于芦花之中。芦花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以其轻盈、飘逸的形象,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眼前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收录诗词(51)

陈继儒(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麋公。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 字:仲醇
  • 号:眉公
  • 籍贯: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558~1639

相关古诗词

早秋新霁

卷幕过新雨,披襟纳好风。

馀霞明远岫,倒景射晴虹。

稼穑丰年足,乾坤爽气同。

高天云断处,历历见初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立秋前一日晚同左右閒坐进鲜果

初到金风天气晚,微凉雨后画帘垂。

九重迥出白云远,三殿高临北斗移。

珍果满盘新献节,碧梧一叶报秋时。

漏深不寐题诗句,月色煇煌照凤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日幸景山登高

秋色净楼台,登高紫禁隈。

千门鸣雁度,万井霁烟开。

翠拂銮舆上,云随豹尾来。

佳辰欣宴赏,满泛菊花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昭君怨

记得东坡老叟,莫负清明重九。

今日正重阳,菊花黄。

花插满头归去,落日前村枫树。

树里唱歌声,钓渔人。

形式: 词牌: 昭君怨